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经营方式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的组合表现出来的为了实现一定经营目标的生产技术途径。确立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经营方式实质上是充分利用资源,以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发挥优势,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使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力得以提高,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我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至今未能建成欧美澳式的现代大农场,但却实现了农业的高度现代化。上世纪50年代,日本农业和我国现阶段农业一样出现劳技术水平低下,经营规模狭小,劳动力过剩等问题,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日本一跃成为具有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国家。因此,研究日本农业发展,尤其是研究日本农业经营方式演变过程对发展我国现代农业转换农业经营方式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日本原版的关于农业经营方式的翻译也显得格外重要。笔者撰写了关于《现代日本农业经营》的翻译报告,以期对我国农业经营及关于农业日语的翻译有所贡献。农业翻译属于科技翻译的范畴,翻译科技文章时最重要的是,要忠于原文、原作的思想、观点、内容。尤其对一些科普性的文章,译者不能凭自己的想法,去随心所欲地解释。由于中日两种语言在语法、语序、表达上存在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要正确转换。因此在这部分,笔者将根据自身学到的翻译知识和技巧针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并讨论翻译环节中对语言乃至文化因素的处理,展示翻译技巧的应用方面。分析这一类题材的翻译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将之归纳,并结合案例,对分析过程和解决方案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