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貌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活动,其目的是协调社会交往,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长期以来,面子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学等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布朗和莱文森(Brown&Levinson)1978年提出的面子保全论。在社会交往中,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照顾到对方的消极面子,只有这样才能给对方留点面子,同时也给自己挣点面子,以免带来难堪的局面或是关系恶化。作为政治外交话语,外交发言人讲话一直都是言语行为分析的热点。朝鲜半岛问题也一直是困扰中美和相关国家的重要地区问题。在中美围绕半岛问题的话语交锋中,如何既得体、又有力的代表国家回应国际社会关切,是中美两国外交发言人必须面对的挑战。换句话说,这个“挑战”就是如何通过运用礼貌策略来给对方留面子,保证语言的得体性使外交情境下的对话能顺利进行,同时能够维护国家利益站稳国家立场。面子理论提出了针对面子威胁行为的五种面子保全策略,又称礼貌策略。此理论一经问世,便被国内外的学者频繁的应用于礼貌问题的阐释上。以往对礼貌策略的研究,多集中在商务信函或真实的生活会话场景。本研究以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中美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回答“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自然语料为研究对象。本文以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中美外交发言人讲话中礼貌策略即面子保全策略的应用情况。通过对语料的质化和量化对比分析,搞清楚中美两国发言人讲话中礼貌策略在语篇层面上的使用情况及总体使用分布情况,并加以解释分析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第一,中美外交发言人都使用了四种礼貌策略: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的直言策略,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非公开实施的礼貌策略。而两国发言人在具体的礼貌子策略上的使用上有所区别。所有礼貌策略都是为了使发布会现场顺利的进行:从总体而言,礼貌策略主要用于维护同对话中提及的第三方国家的关系,较少应用于维护同记者的关系。礼貌策略在语篇层面上的应用既维护听话人面子使发布会顺利进行,也站稳国家立场捍卫了国家利益。这是两国礼貌策略运用的相同之处。第二,中国发言人讲话中最常使用的是积极礼貌策略,而美国发言人讲话中最常使用的是消极礼貌策略。中国发言人讲话中使用的非公开实施礼貌策略的相对频率比美国发言人要高。第三,在维护与记者的关系上,与中国相比,美国发言人运用了更多的礼貌策略;中美发言人都更倾向使用积极礼貌策略。在维护与第三方国家的关系上,两国除了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都相当高频率的使用了非公开实施礼貌策略。最后,从宏观角度来讲,对于研究发现,根据本研究问题和对象的属性特点以及Wx模型的导向,本文从文化语境,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朝鲜半岛核问题在外交话语中的特点三个角度来阐释,分析了影响中美发言人讲话中礼貌策略异同的因素。从文化语境角度来看:不同文化对礼貌内涵以及礼貌原则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中美却又处于不同的文化模式之中即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从外交发言人制度来看:中美两国外交发言人制度都是在外交场合中阐述各方观点的同时维护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而在具体的政府形象建构以及与各路记者的熟悉程度上有所差别。从朝鲜半岛核问题在外交话语中的特点来看:有关朝核问题的外交话语存在敏感性和复杂性的共性,而中美对待朝核问题的政策和态度有所差异。这些都是影响礼貌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不同于过往相关研究,要么过于宏观,要么单一论述中国或美国外交发言人的面子策略,本文实行对比分析,以第三国地区热点问题为分析对象,具有创新性,研究发现中美在礼貌策略使用上的异同,为我国外交话语研究做出了新的探索,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