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实力”( Soft Power )一词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最先提出的,他认为,软实力代表着一种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中除“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反映并促进一个国家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制度、观念和文化,很多条件下它是一种不能被指标化,不能具体物化,不能市场化的抽象状态。将大学与文化软实力相联系,使之成为大学发展的一种影响力和感召力,囊括了大学品牌、形象、文化、价值观、团队精神等一系列因素,更多的是体现在大学的办学理念、学校制度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日渐成为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无形资产。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对大学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大学人文精神、办学理念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是大学发展的永久支柱和内在动力,承载着大学本身的灵魂。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根基。大学是社会建设精英的集中地,大学文化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未来建设者的思想和品德。因此,打造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大学创造力和竞争力,是全球性竞争环境下大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在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可喜的成绩。一些国内知名大学纷纷树立体现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倡导建立勃发进取的人文精神。但是,仍有一部分高校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办学目标功利化,办学理念表层化、人文精神衰微,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行政权力色彩过浓,限制了“学术自由”的发展、创新意识明显不足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并构建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体系,并以高校管理者的身份着手安排工作计划,落实实施方案,同时还要求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引导和评价监督,并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营造宽松的文化环境。本研究试图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出发,以我国大学文化软实力为重点和切入点,通过与国外大学文化建设的比较分析,试图从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层面研究阐述目前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缺失与成因,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能力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