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理论研究介绍缪希雍及其学术思想,阐述脾肾双补丸的来源与组成。总结了就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发病机制及西医治疗方面的进展做出概述,同时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辨证治疗等进行总结。通过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关于本病中医药研究前景的展望。第二部临床研究研究目的:本课题将缪希雍的脾肾双补丸改良后古方新用,对其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型进行临床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观察脾肾双补丸治疗腹泻型IBS脾肾阳虚证型的临床疗效,并挖掘该古方药的现代应用价值,以探究缪希雍学术思想对于现代治疗和防治肠易激综合征的指导意义。研究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IBS-D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患者。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党参15g,莲肉10g,丹参10g,五味子10g,菀丝子10g,山茱萸10g,淮山药15g,车前子6g,橘红3g,肉豆蔻6g,砂仁3g,巴戟天10g,补骨脂10g,乌梅10g,木香6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开开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00388;0.1g/片),一次2片,一天3次,温水送服。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的各个症状积分以及总积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并且观察及评估停药1月后的疗效维持情况。研究结果:入组患者60例,试验过程中治疗组有2例脱落,对照组有2例脱落,导致评估回访困难,最终共5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完成本次试验。得出结果:①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相较于治疗前,两组的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均下降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的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前、治疗后各个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均有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的腹泻、倦怠乏力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后主要症状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各主要症状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畏寒肢冷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随访:疗程结束后一个月进行随访,两组的治疗后、停药一月后总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停药一个月后总积分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随访28人,复发4例,复发率为14.29%;对照组随访28人,复发9例,复发率为32.14%。结论:中药脾肾双补丸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在改善IBS-D的腹泻、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的症状方面明显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并且可以有效维持症状的短期缓解。说明脾肾双补丸是治疗IBS-D的有效方剂,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