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城市雨洪灾害,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包括的形式一般有城市管网优化、蓄水设施建设、低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等。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城市雨洪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未来现代化城市建设方式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从海绵城市建设对雨水截留吸纳量和雨水回用率影响的角度出发,选取屋面绿化植物配置、屋面绿化种植结构层设计、雨水回用工艺以及区域综合治理为研究内容,将如何提高城市雨洪管理能力作为研究目的,开展了海绵城市规划对城市雨水资源化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如下:1、将加权评价法应用到西安市屋面绿化植物的筛选中,通过对西安市27种常见的绿化植物打分评价,选出19种适宜的植物并将这些植物归入适宜的屋面绿化配置。并以径流控制能力最弱的简单式屋面绿化配置为基础,利用住宅土地占比图和小区建筑净密度控制标准,估算出西安市屋面绿化设计饱和时的植物降雨截流率为0.9(4)。2、实验分析了5种种植基质配方的各项理化性质,分析对比后确定样本c(草炭土+腐熟的锯屑+微生物有机肥+珍珠岩,体积比5:3:1:1),是5种配方中最适宜做西安市屋面模块绿化的基质配方。并以最优基质结合模块绿化为基础,估算出住宅屋顶绿化模块对雨水的削减能力为81.7kg/m~2。3、以研究区的某所学校为例,设计雨水回用系统。通过分析设计水量平衡表,计算出该雨水回用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率可达95(4)以上,而这95(4)的雨水可以满足该学校室外绿化浇洒、道路冲洗以及景观水体补水等用水量的57.87%。4、以幸福河流域治理资料为基础,通过计算该区域治理工程在地上调蓄池、地下调蓄池、优化雨水管网、积水点改造、河道扩流以及低影响海绵城市建设这六项分部工程的工程量,进而计算每组工程量对应的雨水调蓄量,最后计算出该区域治理工程总的雨水调蓄量为42.13万m~3,远大于需要调蓄量25.40万m~3,提升了雨水调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