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尿道覆盖物在保留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TIP)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为提高尿道下裂修复手术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1、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TIP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者154例。1.1、根据新尿道成形后采用不同类型尿道覆盖物,将患者分组如下:(a)周围组织筋膜组(n=17);(b)阴茎背侧带蒂筋膜覆盖组(n=92);(c)睾丸鞘膜组(n=45)。1.2、按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将患者分为尿道开口于阴茎前1/2型(远段型)与尿道开口于阴茎后1/2型(中近段型),其中远段型(n=104),中近段型(n=50)。2、通过病例回顾分析,记录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出现尿瘘、尿道狭窄及阴茎下弯并发症的发生率。3、通过SPSS22.0对TIP术中不同类型尿道下裂采用不同尿道覆盖物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资料采用频数分析,两组或多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与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不同类型尿道覆盖物对不同类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结果]1、按照不同覆盖物统计,总体并发症在154例尿道下裂患者中,使用周围组织筋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41.18%(7/17),使用背侧带蒂筋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14.13%(13/92),使用睾丸鞘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13.3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2、按照尿道开口部位统计,总体并发症在104例远段尿道下裂患者中,使用周围组织筋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44.44%(4/9);使用背侧带蒂筋膜瓣覆盖术后发生率为12.5%(10/80);使用睾丸鞘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26.67%(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在50例中近段尿道下裂患者中,使用周围组织筋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16.67%(3/8);使用背侧带蒂筋膜瓣覆盖术后发生率为25.00%(3/12);使用睾丸鞘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6.67%(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在采用TIP技术行尿道下裂修复术时,睾丸鞘膜与带蒂阴茎背侧筋膜瓣可以有效降低TIP术后并发症及尿瘘出现率。对于远段尿道下裂患者,阴茎背侧带蒂筋膜瓣可以更好地对尿道进行覆盖,降低术后尿瘘的风险。对于中段及近段的尿道下裂,睾丸鞘膜是一种较好的覆盖物,但可能增加阴茎下弯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