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我国的文化传媒行业来说,国内大型的文化传媒公司较少,且大多数公司属于中小微型企业,资产规模小,再加上文化传媒公司自身有着估值困难,政策依赖性强,经营风险较大的特征,较于一般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相对的,融资需求也更加强烈。自2015年,新三板热潮的兴起为文化传媒公司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与融资渠道,在这股新三板热潮中,越来越多文化传媒公司慕名而来,期待能在新三板市场中获得资金,一展身手。在这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下,我们也发现新三板文化传媒公司进行首次定向增发后,因为文化传媒公司的特性,存在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流动性不佳以及持续经营的能力较弱等问题,导致公司估值不增反降,经营业绩下滑,发生业绩变脸现象,最终使投资者蒙受损失。更有甚者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包装公司经营绩效,存在业绩造假行为,导致经营业绩在获得融资后显著下降。业绩变脸问题已经成为新三板文化传媒公司融资后久治不愈的顽疾,其中有着监管的不到位,企业诚信缺失,人为造假等等因素。然而,拥有哪些特征的文化传媒公司更容易业绩变脸?业绩变脸的影响因素具体有哪些?如何避免投资者在投资文化传媒公司时踩到雷区?这些问题鲜有人研究。本文开篇阐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以新三板2012至2016年进行首次定向增发活动的110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对象,进行研究,实证检验了发行市盈率、主办券商排名、新三板层级、股份占比、公司年龄等与首次定向增发后业绩增长有相关关系的因素。通过研究发现:一是相较于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主办券商因为有着普通投资者望尘莫及的专业研究能力与可靠信息来源渠道,因此他们能对公司首次定向增发后能否实现业绩增长的判断是较准确的,并从一些发行因素如价格、数量等体现出来;二是公司自身年龄,无形资产增长率,是否属于创新层等因素。若股票发行价格越高,发行数量越大,发行市盈率高,公司年龄小,属于创新层,无形资产增长率高等等,那新三板文化传媒公司在首次定向增发后出现业绩变脸的可能性就很小。反之,其很有可能发生业绩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