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诞生是ICT融合的里程碑事件。由于诸多重要产业伙伴参与提供具有普遍特征的一整套服务的出现,云计算从ICT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注意。本论文遵循商业模式的价值观点,重点从提供者角度对构成云计算商业模式的服务元素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属性以及服务元素之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阐述。商业模式是一种细化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研究商业模式的作用也不在仅仅限于某个单纯的盈利模式,而是能够将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企业内外部的平衡。选择服务本体理论研究商业模式问题是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来源。本体论创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是研究语义网络的理论基础,服务本体论的创立和发展是互联网商业应用复杂化的结果。与传统服务理论应用环境完全不同的是,在开放的ICT服务生态系统中,互联网服务组成、处理和交付过程都强调了资源动态定位和服务要素快速组合,用户对服务的创建、选择、谈判、购买和评估都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管理学界引入本体理论研究商业模式的目的就是将大量内容各异的商业模式定义通过严格的本体论方法统一起来,反映了互联网服务的元素众多、关系复杂、实时匹配、交易迅速等特点,以获得对商业模式问题的理解、共享、创新和评估。本论文应用服务本体论阐述“服务元素是由哪些信息、功能性属性、非功能性属性以及参与者所限定的?”“服务组合是如何绑定的?”等根本性问题。选题采用“云架构”一词区隔了本论文所研究的“云计算”体系,从服务提供者角度研究云计算商业模式问题,而不是将服务模式、部署模式、价值获取模式作为研究重点。云架构被定义为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总称。选用这个定义能够较为准确地探讨云计算服务的组成、关系、性质、行为等基本概念,从微观角度探讨云计算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内在根源。本论文的核心创新点是以引入服务本体理论研究云架构商业模式问题作为切入点,形成“理论——方法——策略”的一般性研究体系,将云计算商业模式相关领域研究从纷杂的概念性讨论中形成较为规范、具体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具体概括为三点:第一,完成了云服务组成要素建模工作。通过案例研究广泛搜集关键数据,基于服务本体理论提出信息服务领域商业模式研究的新方法论,并建立服务系统模型。将服务本体理论应用于云计算商业模式研究中,不但是服务本体理论应用向新领域的延伸,也是云计算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新探索。第二,完成了公有云服务资源配置和价值交换模型体系。通过论证云架构功能性服务要素价值创造机理,揭示了服务元素之间和参与者之间价值交换的形成过程。第三,利用微观经济学和运筹学的相关理论,完成服务非功能性要素在云架构价值获取阶段的数学模型构建,对影响成本、定价、收入的关键性指标作为量化研究的基础并进行计算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