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氟对犬血清中酶活性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lzx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养殖规模的扩大,氟中毒这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已经由原来的地氟病区开始向非氟病区蔓延扩展,饲料氟中毒对畜禽业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以前国内外对于氟中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慢性氟中毒的骨相损害,而对于非骨相损害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在犬的日粮中添加氟化钠来探讨来不同剂量氟对犬血氟,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及钙离子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动物非骨相组织对氟的敏感程度及氟对动物的损伤机理提供依据。1不同剂量氟对犬血氟浓度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用含氟量为0mg/kg(对照组),335mg/kg(低氟组),760mg/kg(高氟组)日粮对实验犬只进行连续饲喂,结果表明:试验犬只在连续摄入过量氟15天时,血氟浓度在低氟组和高氟组都略有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实验60天时低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氟浓度提高约55%,高氟组血氟浓度比对照组提高了近一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也随着血氟浓度的升高出现规律性的变化。在实验第15天时,低氟组X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1%,高氟组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了18%,差异显著(P<0.05)。实验第30天时,低氟组与高氟组中XOD活性显著上升,而且低氟组上升的速度更快,比对照组提高了63%,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高氟组(P<0.01)。高氟组X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0%,差异极显著(P<0.01)。血氟浓度的变化不仅与摄氟时间呈正相关,而且与摄氟浓度的高低也有呈正相关。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则对血氟的变化更为敏感,在试验前期活性随血氟浓度升高而升高,在试验后期随血氟浓度升高而降低。2不同剂量氟对犬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用含氟量为0mg/kg(对照组),335mg/kg(低氟组),760mg/kg(高氟组)日粮对实验犬只进行连续饲喂,实验为期60d。分别在第30d,60d采血,对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30d时,与对照组相比,高氟组中ALT, AST, ALP, LDH显著升高。ALB, A/G在摄氟组中出现下降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TP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GLO在摄氟组中出现升高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60d时,ALT, AST, ALP, LDH与之前30d相比,都出现下跌趋势。TP低氟组中比对照组低11%。ALB摄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LO, A/G摄氟组出现下降趋势,高氟组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长期摄入过量氟会导致犬体内酶活性降低,免疫功能受损。3不同剂量氟对犬血清钙和尿酸含量的影响通过探讨氟与钙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氟对动物体内酶的抑制作用机理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在15d时,高氟组内钙离子含量高于对照组10.15%,差异显著(P<0.05)。尿酸含量在低氟组犬体内升高了31.8%,高氟组体内升高了27.59%,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试验30d时,低氟组和高氟组犬体内钙离子含量分别升高了17.53%,7.46%,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低氟组犬体内血清尿酸含量高于对照组54.55%,高氟组低于对照组36.07%,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60d时,与对照组相比血清钙离子及尿酸含量在高氟组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低氟组中钙离子含量下降16.41%(P<0.01),尿酸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短期内摄入过多氟,血清钙及尿酸会出现升高,长期摄入过量氟会降低血钙和尿酸含量。
其他文献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吡哆醇对幼建鲤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幼建鲤吡哆醇缺乏的表观临床症状,组织器官细胞病理学变化。试验选择1050尾健康幼建鲤(初重为11.71±0.05 g)平均分成7组,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中精氨酸水平以及精氨酸和赖氨酸互作效应对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血清生化指标、氨基酸消化率和毛皮品质等指标的测定,系
本研究分为三个试验,研究了吡啶羧酸铬或赖氨酸铬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一、有机铬对非热应激条件下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75头泌乳前期(80d)的荷斯坦奶牛,根据
内蒙古是奶业发展的优势区域。但是粗饲料不足,尤其优质粗饲料的缺乏已经成为奶牛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探索提高粗饲料利用率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试验根据卢德勋提出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它喜温暖、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主要在我国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种植。我国南方地区酸性土壤等环境,限制了紫花苜蓿的生长。在酸性土壤中,铝毒是影响苜蓿生长的最重要的限制因子。因而提高紫花苜蓿对铝毒的耐受性是解决紫花苜蓿顺利引种到我国南方的关键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植物耐铝机理的研究,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们发现有机酸在植物抵御铝毒机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人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