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媒介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一再获得跨越式发展,极大便利了人类生存与发展资源的获取,然而科学技术与人类意识发展上的失衡会导致网络媒介在被过度使用的过程中脱离人的掌控,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尤以热衷新事物、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学生群体为甚。网络媒介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手段、方式上有所延伸,也在内涵、外延上得到扩展,更体现出一种结合时代精神、引领美好生活方式的多元教育价值趋向。我党和政府也及时提出了要利用好网络阵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净化作用,消解“媒介化生存”危机,引领学生由“人机对话”走向“人人对话”,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是一支特殊的职业群体,其知识结构、沟通技能、职业态度和健全人格是整个医疗体系发展进步的基础,当前网络媒介已渗入以上领域,其网络媒介素养状况深刻影响着医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因而网络媒介素养应成为医学生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一方面,医学院校普遍课业负担繁重,网络媒介的虚拟性、娱乐性、隐蔽性满足了他们想要减轻压力、放松身心的需求,同时,相较于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校媒介素养相关教育活动开展较少,因而医学生比其他大学生更易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产生依赖感和非理性行为;另一方面,医学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给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社会对于医生的角色期待更是要求医学生在网络活动中除了要履行和普通大学生同样的义务之外,还应该具有利用网络媒介强大的传播功能来普及生命健康理念、弘扬医疗道德、发展医学科学的使命意识。因此,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人才培养框架中应增加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继承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考察媒介素养的历史缘起和演化过程,解构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具体所指;其次,通过“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调查问卷”,以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考察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从“认知”、“接触”、“技能”、“甄辨”、“道德”、“审美”六个方面作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性别”、“年级”、“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停留在较低水平;最后,积极探索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构建政府、学校、家庭及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立体教育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多元化整合,最终推动医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由自发形成而到自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