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非线性重构和车间作业调度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digy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重构制造系统(ReconfigurableManufacturingSystem,RMS)是一类生产构形可变的新型制造系统,借助于构形的变化,它能方便、快速地实现同一产品族内另一产品的生产。在多品种、变需求环境下“何时重构”、“如何重构”构成了基于移动机器人物流的可重构制造系统运作的核心问题,其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调度实现有效地非线性重构。可重构制造系统将尽可能在同一时段允许多条生产线并发作业,这些并发作业的生产线构成一个RMS的系统级构形,系统级构形间的重构成为基于生产线的非线性重构,即RMS的非线性重构。对此,尚无文献提出系统化的、行之有效的重构及调度理论与方法。 针对这一情况,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复杂生产制造过程实时、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的资助下,围绕着课题“生产制造系统重构过程的实时协调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本文开展了对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非线性重构和车间作业调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出了RMS静态、动态环境下非线性重构和调度优化的方法和算法,并进行了算法的仿真。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细述如下: 1.建立了基于移动机器人工件物流的可重构制造系统非线性重构和调度的数学模型。建模过程首先给出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层次结构图,它包括了批次产品的加工任务层、设备组元和移动机器人组元层、车间设备布局层,以及细化的加工工艺层、设备级构形层等,该层次结构图反映了单批次生产任务情况下RMS的响应与运作机制,涉及RMT模块的选择、组合、RMT与RMT基座的匹配,移动机器人的分配等;随后给出了RMS处理多批次产品任务的非线性重构和调度的框架,通过调度因素的引入,系统将尽可能以并发生产线作业的方式运作,从而在提高RMS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总生产成本和加工时延;最后给出了RMS非线性重构及调度优化的数学模型,目标函数为最小化总生产成本和最小化总加工时延。 2.提出了基于Pareto最优的RMS非线性重构和调度集成优化策略。策略证明了最优的调度与重构Pareto方案集中的解可以紧凑调度的形式出现,任何一个非紧凑调度的方案总存在一个对应的紧凑调度方案,且该紧凑调度的方案解并不受非紧凑调度的方案解支配,从而确定了最优解的体现形式,这类解可由图论中的树图(调度树)来进行描述。由于重构过程和调度过程相互耦合,RMS实际的重构和调度方案很难通过一次优化直接得到,本文提出了依赖各批次加工任务候选生产线构形和调度树图,重建实际重构和调度方案的集成优化策略。该策略将RMS的非线性重构和调度优化问题分解成一个二次优化问题:单任务优化和多任务优化。 3.研究并提出了基于Pareto最优的多目标遗传进化算法以解决RMS非线性静态重构和调度的集成优化问题。算法包括两大部分:单批次产品加工任务的候选制造构形生成与调度,多批次产品加工任务的候选制造构形生成与调度。 单批次任务优化在假设当前所有制造资源和运输资源都空闲的情况下,致力于寻找以完工时间、总生产成本为目标向量的Pareto最优解集。算法提出了基于候选基座的<工序,可重构机床>匹配的遗传染色体编码方法,以实现串行、并行、串并混合型生产线的编码,并综合利用基于轮盘赌的二次选择方法、小生境技术、进化过程精英保持机制等技术,提高了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优化所产生的单批次生产任务的候选制造构形集合构成了下阶段进一步优化的基础。 多批次任务优化致力于在单批次任务优化基础上寻找所有RMS重构和调度候选方案。算法提出了针对非线性重构和调度方案的并行染色体编码方式:生产线构形选择染色体和基于Netkeys编码的调度树染色体。前者从各批次任务的候选生产线构形集合中选出单个生产线构形;后者通过Kruskal最小生成树算法产生调度有向树,确立调度顺序,进而获得重构和调度方案。 4.研究并提出了基于Pareto最优的多目标遗传进化算法。以解决RMS非线性动态重构和调度的集成优化问题.静态优化方案实施过程中,各种涉及制造资源、或者市场需求变化的突发事件干扰将降低整体方案的加工性能,甚至使其变得不可行。该优化的目的在于事件发生后减弱或者规避这种风险。优化算法采用了并行分部染色体编码设计方法,界定了染色体中刚性段和柔性段,通过对柔性段的遗传算子操作,使得优化产生的动态重构和调度方案能保证和原调度方案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5.RMS优化软件系统实现。本文的研究成果在Matlab6.5环境下予以了算法仿真验证及软件实现,即开发了用于可重构制造系统静态重构和调度优化、与可重构系统动态重构与调度优化的软件系统。
其他文献
现代军事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数据传输量和实时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是用来控制火箭飞行中的状态,在实际飞行过程中,运载火箭会受到来自火箭自
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 Control System),是一种完全分布式与网络化的实时反馈控制系统,具有传输的数据量少,传输周期短,实时性高等特点。由于网络控制系统共享其物理传输介质
本文研究了人脸检测与人脸跟踪问题。人脸检测与人脸跟踪技术是计算机视觉的关键技术。计算机视觉中的人脸图像信息处理领域包含有人脸识别、姿态估计、表情识别、视频监控等
直接转矩控制(DTC)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以其新颖的控制思想、简洁明了的系统结构、优良的动态和静态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简单地说,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利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计算并控制交流电动机的转矩,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借助于离散的两点式调节(Band-Band控制)产生PWM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尽管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已经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实际上是以电子换向代替机械换向的直流电动机,因而保持了直流电动机的优良特性,具有较好的起动和调速性能,又因它无需机械换向器使电机的结构简单,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一般有刷直流电动机易于产生换向火花的弊病,在航天、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许多工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永磁直流无刷电机以其体积小、重量轻、高效低噪、单机容量大、可靠性高的特点,成为了新一代电力
水下目标跟踪是船舶动力定位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它可以自动操控水面母船跟随水下目标(ROV)的活动。本文针对水下目标的跟踪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研
在很多场合,图像在获取的过程中,由于物理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得到低分辨率的图像,而这些分辨率较低的图像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于是利用超分辨率算法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
交会对接技术与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并称为载人航天三大基本技术,其技术主要能够服务于长期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空间站使用以及相关补给任务的重要支撑部分,因此作为一项复
随动系统,以机械位置或角度作为控制对象,主要用于解决位置跟踪的控制问题。它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和工业生产自动化领域。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
电接触广泛、大量的存在于电子、电力和自动控制等系统内,其性能直接影响电子、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因此,研究尘土、空气、电场、温度和湿度等等环境因素对电接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