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比较成熟的常规茶园综合栽培技术。关于塑料大棚茶园增产增收、提前采茶、提高经济效益有些报道。但是至今就塑料大棚栽培技术对茶树新梢生育影响机理以及最佳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的系统探讨报道不多。本研究以亚热带地区白毫早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设以塑料大棚、大棚人工增温、喷施外源激素、人工增施二氧化碳、人工浇水等综合栽培管理处理,并设相关对照,从茶园小气候、茶树新梢内源激素水平、茶树光合作用、茶叶生化成分、土壤含水量、茶树生物学特性、茶叶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大棚栽培技术对茶树新梢生育影响机理,对长沙地区塑料大棚茶园最佳栽培措施进行了总结。塑料大棚栽培以及加热增温处理明显地提高了茶园日平均气温、地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温度日较差,且此特征在晴天和白天表现尤为明显。大棚茶园2月份的日平均气温较露地茶园晴天高出2℃,阴天高出1.5℃。各个加温处理中,地热线加温对气温、土温及积温的影响最大,效果最好,其11周后有效积温分别比塑料棚对照和露天对照增加了36%和71%。塑料大棚茶园光合有效辐射(PAR)量下降,晴天棚外PAR值比棚内高60%,阴天高49%;晴天茶树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两高峰分别出现在中午12时和下午4时,下午2时许茶树出现午休现象,Pn达到最低值;阴天Pn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于中午12时许。棚内Pn明显低于棚外,平均值晴天棚外比棚内高24%,阴天高59%;在大棚内增施C02能明显提高茶树叶片的Pn,证明塑料大棚栽培茶园增施CO2的重要性。阴天茶园光照强度(PAR)与茶树P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以上,大气CO2浓度与叶片Pn呈不显著性相关。塑料大棚栽培,由于茶园气温、地温、活动积温以及有效积温的提高,茶芽内源激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促进茶芽萌发的赤霉素(GA3)和玉米素(ZT)含量明显增加,而脱落酸(ABA)含量明显下降。人工电加温措施中地热线加温对内源激素含量影响最为明显;混合外源激素(GA3+IAA)的喷施具有协同效益。塑料大棚栽培茶园茶芽萌发早,一芽一叶萌发期比露地对照提前9天,且加温措施越强,物候期提前越明显。塑料棚茶园名优茶鲜叶原料比对照茶园多,价格高,因此通过成本分析,大棚栽培茶树能显著提高茶园经济效益。塑料棚喷施外源激素茶园由于投入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强于加温措施茶园。塑料大棚栽培茶园,茶叶茶多酚含量略有增加,而氨基酸含量下降,酚氨比的增加造成对名优绿茶的品质不利。由于光照强度的下降,造成棚内茶叶水浸出物含量低于棚外。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塑料大棚加外源激素处理、增施CO2气肥和适时灌溉将是大棚茶园最佳综合栽培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