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 BNP)、中医证候积分等因素的作用效果,同时观察该方在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效果。通过阐述慢性心衰发病机制,为真武汤加味改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提供确凿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临床54例病例,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武汉市第二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住院部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54例病人中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27例。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7.11±4.42岁,心衰病程9.02±2.48年,其中冠心病者16例,高心病者10例,扩心病者1例。证型均为心肾阳虚型,NYHA心功能分级为II级13例,III级14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6.52±4.62岁,心衰病程8.91±2.57年,其中冠心病有14例,高心病有12例,扩心病有1例。证型均为心肾阳虚型,NYHA心功能分级为II级14例,III级13例。全部病人在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心功能分级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方案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方案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同时口服真武汤加味,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测患者中医证侯和症状积分、LVEF、NT-pro BNP、CRP、心功能分级、不良反应发生率,6个月后随访心血管事件。治疗结束后均统计不良反应例数,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数据采取X~2检验,计量数据采取x±s表示,行配对资料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差异,P<0.01表示统计学有明显差异,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结果:1.治疗组自身治疗前后情况对比: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降低、LVEF指标得到提升;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血检CRP、NT-pro BNP数值减少,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情况对比: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降低、LVEF指标得到提升;中医证候明显下降;血检CRP、NT-pro BNP下降,与治疗前情况对比统计学有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情况对比:治疗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低于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P<0.05);治疗后LVEF都得到提升,治疗组提升较对照组提升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全部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血检CRP、NT-pro BNP数值均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真武汤加味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显著改善心衰终末期患者的心功能、LVEF、中医证候疗效,同时降低患者血NT-pro BNP、CRP的水平,其疗效优于常规的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中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了心衰病死率,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往往能收良效,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