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程度不断提升,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大规模暴发随之呈现上升趋势,给渔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副溶血弧菌病和刺激隐核虫病作为海水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病害,因其传播速度快、耐受性强、极易造成鱼类死亡而严重危害鱼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常规防治方法存在防治效果不佳、成本过高、安全性较低、药物残留和污染生态环境等问题,使用高效、无残留、对环境友好的新方法来防治海水养殖鱼类病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大气压强电离放电高效生成羟基自由基(·OH)技术,结合工厂化养殖石斑鱼的方式,以斜带石斑鱼为养殖对象,建立了工厂化养殖条件下·OH防治石斑鱼病害的系统和方法,开展了对副溶血弧菌和刺激隐核虫幼虫的杀灭研究,考察了·OH对石斑鱼副溶血弧菌病和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在厦门近岸小嶝岛石斑鱼养殖基地构建了工厂化养殖条件下·OH防治石斑鱼病害的系统,通过调试·OH处理设备参数,确定了养殖池中纯海水和养鱼情况下水体TR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下一步实际防治病害实验提供实验参数。(2)使用·OH处理设备,实现快速高效致死副溶血弧菌,·OH对浓度为2.1×105~107CFU/mL的副溶血弧菌菌液的致死阈值为0.40~0.70mg/L,致死时间仅为1s。通过扫描电镜观察·OH处理前后副溶血弧菌菌体形态,经·OH强氧化处理后的菌体细胞膜破裂,形态不完整。(3)利用构建的·OH防治石斑鱼病害的系统进行副溶血弧菌病的防治实验,结果表明·OH对副溶血弧菌病有显著防治效果,使用1.0mg/L的·OH溶液浸浴患副溶血弧菌病的斜带石斑鱼1 h后,患病鱼体表弧菌杀灭率达到100%,养殖水体中菌落总数、弧菌菌落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的杀灭率均为100%,患病鱼存活率明显提高,同时经·OH处理后的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增加了 57.9%,氨氮、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88.8%、90.7%和88.7%,水质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和《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标准。(4)·OH对刺激隐核虫的离体幼虫有显著的杀灭效果,对浓度为800个每毫升幼虫的致死阈值为0.52 mg/L,致死时间为30 s。利用构建的·OH防治石斑鱼病虫害的系统进行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实验,结果表明·OH对刺激隐核虫病有显著治疗效果,使用浓度为1.0 mg/L的·OH溶液浸浴患刺激隐核虫病的斜带石斑鱼1h后,患病鱼体表和鳃部滋养体全部脱落,同时·OH溶液可有效杀灭养殖海水中的总菌落、弧菌菌落、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杀灭率达到100%,降低了继发性细菌病暴发的风险,经·OH处理后的养殖海水水质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和《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