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成为一个包涵11个国家,接近6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拥有19亿人口的巨大新兴经济体,是发展中国家迄今为止缔结的最大自贸区,也是继欧盟和北美之后的第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十国在菲律宾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根据《协议》规定,中国将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五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做出新的市场开放承诺。东盟十国也将分别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向我国做出市场开放承诺。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也迅速发展,双边的服务贸易额从2006年的126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33亿美元,由此可见,在货物贸易飞速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作为提升一国国际竞争力的软实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本文以国际贸易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运用对外贸易开放度、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指标对中国以及东盟各国服务贸易现状和国际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相对较弱,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不一致,东盟各国中新加坡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强,其他各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都较为落后。其次,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基于面板数据和引力模型,对各国GDP、中国对东盟的对外直接投资、距离、以及虚拟变量四个影响因素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服务贸易额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FDI对服务贸易流量存在正影响,而距离因素则有反面影响,另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对双边贸易流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双方互相对服务业领域的逐步开放扩大了服务贸易市场。最后,文章分析了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各国贸易壁垒存在差异、东盟各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一致、服务贸易相关制度不完善、自由贸易区内存在政治领土纷争以及缺乏强有力的核心领导国家,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