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地方本科高校多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办学定位,其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也尤为突出。提高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对社会、高校和毕业生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H学院为例研究地方本科高校就业质量问题。对H学院2012-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文献数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与广东省同期就业质量数据作出对比。数据显示,H学院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在广东省或全国非211高校中属于相对较好的水平。为了获得更加丰富和准确的就业质量信息,本文进一步对H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H学院被调查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户籍所在地以广东省非珠三角地区为主,家庭人均年收入和父母学历较低,社会资本水平整体较低;毕业半年后非失业率、专业相关度、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和文献中的往年数据相比显著偏低,就业质量不容乐观;月收入水平、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三项是评价就业质量的关键指标,基本信息、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职业选择四类因素和就业质量均有一定的相关性;选择在H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仅占9.5%,且月收入水平在所有地区中为最低,说明H地区对毕业生就业的吸引力严重不足。基于上述调查和面对面的教师访谈结果,本文从毕业生就业环境、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职业规划等方面分析了H学院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协同治理的理念,对地方本科高校就业质量涉及的各利益相关方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应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用人单位深入参与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理论和实践教学等工作;政府还应对高校加强宏观管理,树立以教学为本的价值导向,加强教学质量管控体系建设,规划统一的专业评价体系,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改革职称评价体制;高校应健全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毕业生长效跟踪机制;毕业生应努力提升人力资本,主动积累社会资本,尽早建立清晰的职业规划。通过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政府的共同努力,实现地方本科高校就业质量的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