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理念,当前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是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从现有的根深蒂固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根据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研究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随着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如何将这些体育教学创新成果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中又是一大难题。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目前总体情况,分析当前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以解决当前教学创新成果多而实际应用率很低的问题。同时,根据各级学校一线教学专家的意见,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非传统教学模式实验应用的效果等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应于小学、中学、大学普通学生的具体体育教学模式。供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决策参考。结论如下:1.我国学术界提出的非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分为三类:一是侧重技能学习类的体育教学模式、二是侧重情感体验类的体育教学模式、三是侧重提高身体素质类的体育教学模式。2.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侧重情感体验类的教学模式,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侧重技能学习类的教学模式,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侧重技能和身体素质并重。3.小学阶段适合普及推广的体育教学模式有趣味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法等;中学阶段适合普及推广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分组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等;大学阶段适合普及推广的体育教学模式有“三自主”教学模式、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等。4.目前我国在体育教学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育部门的政策指导性不强,导致推动体育教学成果转化的动力不足;2)教学活动的封闭性使各种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3)缺乏严格的体育教育管理制度和政策保障;4)体育教师研究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取向,缺乏相应的新型教学模式知识积累;5)考核评价制度为传统教学模式量身定做,没有充分鼓励推广非传统体育教学模式。5.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成果转化,必须构建起科学、系统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