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棒在Au(111)表面的分散及其STM诱导发光初探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_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金属纳米颗粒因为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近年来备受关注,特别是其自由电子在外界电磁场的激发下会产生协同的集体振荡,表现出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增强现象,在高灵敏拉曼和荧光光谱检测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当一个荧光分子或者DNA分子靠近金属纳米结构的时候,分子的荧光强度与峰型等性质会受到金属等离激元的极大调制。如果能够对金属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进行调控,就可实现对分子发光性能、光学跃迁以及能量转移等过程的调制。这个也是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为此我们先要在表面上分散贵金属纳米结构,并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其发光特性,探索发光性能调控的可能性和实现途径。本文主要以金纳米棒为对象(也包括一些纳米多面体),通过制备形状、大小以及包裹剂不同的纳米结构,使得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得到调控。然后通过组装技术把金纳米棒均匀地分散在纯金膜的表面,再通过真空溅射的方法去除颗粒表面的包裹剂,最后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下对颗粒进行形貌上的表征和电致发光特性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水相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大小不一纵横比不同的金纳米棒、以及形状不同的金纳米多面体,检测和调控金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并采用Mie理论对光谱特性进行拟合。2.以纯金膜为衬底,在金膜上利用自组装方法制作脱耦合层巯基十六烷基酸,然后在其上面通过液滴方法组装上金纳米棒,并通过真空离子溅射去除金表面的包裹剂CTAB等有机分子。3.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测量组装在金膜上面的金纳米棒形貌,并对其电致发光谱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PSD具有位置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位置与光强同时测量、不受光斑约束等优点,特别适合作为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检测装置。本文在分析浙江大学设计的基于PSD的光电式
一维相互作用量子气体模型是冷原子气体研究领域中最为基础也最具有研究价值的理论模型之一。根据系统成分不同,一维量子气体可以分为玻色气体、费米气体和玻色费米混合气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