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芍药的花期调控技术可有效延长芍药的供花时间,满足国内外花卉市场不断上升的需求。花期调控的基础是对花芽分化及发育的深入了解。在自然环境中,芍药花芽发育将经历冬季低温,然后在春季开花。因此,系统研究芍药花芽感受低温和后期生长开花感受较高温度时所处的花芽发育状态,对实现花期调控过程中温度的精准调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系统研究芍药花芽发育也具有理论意义。本研究对北京地区大田地栽的7个不同花型芍药品种的花芽发育过程进行系统的观察对比;之后选用12个适宜设施栽培品种,观察其在大田地栽(北京连续2年、菏泽1年)的生长状态下接受自然低温/热量积累时的发育状态,并探索其与花型、花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冷藏处理,观察芍药不同花芽发育状态对低温处理的反应,探索芍药可感受低温诱导/加温处理的花芽发育适宜范围,为芍药促成栽培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北京地区,大田地栽的7个不同花型品种的芍药,其花芽分化过程前期相似,明显差异出现在雄蕊原基形成之后,根据差异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单瓣型品种分化顺序依次为苞片原基、萼片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第二类为蔷薇型、托桂型、皇冠型、绣球型等单花类重瓣型品种,分化顺序依次为苞片原基、萼片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雄蕊原基瓣化期;第三类为台阁型品种,分化顺序依次为苞片原基、萼片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二次花托盘形成期、上方花原基结构形成期、瓣化期。(2)冬季土壤刚封冻时,12个品种中有11个品种的花芽50%以上处于雌蕊原基分化期;翌年春季土壤开始化冻时,早花品种的花芽90%以上处于雌蕊原基分化期,晚花品种的花芽50%以上处于雌蕊原基分化期。(3)将当年上盆的‘大富贵’于10月底直接移入温室后,除了室温下降至7℃左右的2-3周时间内(2014年11月8日-2014年11月26日)花芽分化较缓慢,其花芽分化一直在进行,至12月底所有盆栽植株均萌发,且花芽分化过程与大田地栽的‘大富贵’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后期生长过程中,相比于经过冷库冷藏处理(10W,2℃)的对照组,发枝数、着花量、花径显著减少,分别从11.1、4.5、10.8cm降至7.4、0.9、6.7cm,花芽几乎全部败育。表明,没有满足芍药生长发育中所需要的低温积累,其花芽分化可一直进行,但后期不能正常生长开花。(4)提早对6个品种的盆栽植株进行冷库冷藏处理,接受低温处理时6个品种60-80%的花芽处于花瓣原基分化期,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露天放置,移至露天时6个品种花芽100%均已处于雌蕊原基分化期。结果显示,与接受自然低温的对照组相比,除‘粉玉奴’‘红艳争辉’等2个早花品种外,其余4个品种均正常开花,这表明,对于盆栽芍药,花芽处于花瓣原基分化期时即可感受人工低温,后期保证开花效果。(5)将上盆的‘大富贵’一直放置温室栽培,延迟至翌年1月初才开始对其进行冷藏处理,接受低温处理时‘大富贵’的花芽100%处于雌雄蕊瓣化期,外界气温回升后放置露天,放置露天时花芽发育状态几乎保持不变。结果显示,后期花芽几乎全部败育。表明,当盆栽芍药的花芽处于雌雄蕊瓣化期时无法感受人工低温诱导作用。综上,本研究认为,在没有满足芍药生长发育中所需要的低温积累的条件下,芍药的花芽分化形态仍可正常进行,且当没有低温环境时花芽不会出现明显的休眠期。当其花芽处于“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这一分化阶段时可感受低温作用,用于生产时,可通过抽样观察,最早当盆栽芍药60-80%以上的花芽处于花瓣原基分化期时,开始进行人工低温处理,可保证后期开花效果;而当盆栽‘大富贵’花芽分化至雌雄蕊瓣化期不能感受人工低温作用,所有品种芍药花芽处于雌蕊原基分化期时可感应加温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