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起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活动,提倡企业将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相结合,希望企业和社会两者之间建立能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友好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引入,使得企业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而引起了企业的关注。企业作为组成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将自己作为“经济人”,所以企业在进行慈善捐赠决策时,会同时考虑相关利益者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绩效和社会责任效益的双赢。所以,企业在进行慈善捐赠决策时,会考虑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和从事慈善捐赠的动机,从而最终满足公众的要求和提升企业绩效。
本文研究目的主要通过实证方式来探究企业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慈善捐赠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还能为企业带来社会效益;探究处于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性,使得企业减少捐赠的盲目性,提高慈善捐赠的效率,同时可以引导社会公众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探究不同性质企业的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性,揭示了非国有企业会通过慈善捐赠建立政治关系,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此研究可以为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做法提出建议,并提高捐赠的效率,使得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都积极的参与到社会责任事业中。
基于已有的文献,本文以2006-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理论探讨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两个作用机制,分别为声誉传递路径和资源依赖路径,考察了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在不同的企业性质、不同的市场化程度下,企业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有何不同。研究结论发现:(1)在一定程度下,慈善捐赠水平越高的企业,企业绩效的表现就越好。(2)市场化程度对慈善捐赠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处于市场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企业,慈善捐赠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积极影响程度更高。(3)企业性质对慈善捐赠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对慈善捐赠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积极影响程度更高。
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1)从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两个方面同时衡量企业绩效,使得结果更加全面。(2)本文选取的数据跨越时间较久,结论有较强的说服力。(3)将市场化程度和企业性质作为调节变量来进行研究,让不同类型和处于不同环境的企业进行比较,对企业和政府都有很好的启示。
由研究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启示。首先鼓励企业将慈善捐赠纳入到战略高度,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该做法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其次,企业所属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前提。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区域,政府的经济干预力度强大,在面临社会的灾害救济时,政府很有可能强制企业进行慈善捐赠,也就是“摊派性”捐赠。如果处于资源匮乏的企业遇上政府“摊派”,这时候的捐赠会使得企业捉襟见肘。因此,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中,政府应该鼓励企业量力而行进行捐赠。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政府继续完善慈善捐赠渠道和机制。最后,国有企业在慈善捐赠的主动性上没有非国有企业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府的干预,使得社会公众对国有企业在慈善捐赠方面有些认识偏差。政府应该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让国有企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效率。同时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慈善捐赠来建立政治联系、构建有利的经营环境以形成相对竞争优势,这种做法为一些与消费者或者社会处于紧张关系的企业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本文研究目的主要通过实证方式来探究企业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慈善捐赠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还能为企业带来社会效益;探究处于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性,使得企业减少捐赠的盲目性,提高慈善捐赠的效率,同时可以引导社会公众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探究不同性质企业的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性,揭示了非国有企业会通过慈善捐赠建立政治关系,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此研究可以为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做法提出建议,并提高捐赠的效率,使得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都积极的参与到社会责任事业中。
基于已有的文献,本文以2006-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理论探讨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两个作用机制,分别为声誉传递路径和资源依赖路径,考察了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在不同的企业性质、不同的市场化程度下,企业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有何不同。研究结论发现:(1)在一定程度下,慈善捐赠水平越高的企业,企业绩效的表现就越好。(2)市场化程度对慈善捐赠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处于市场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企业,慈善捐赠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积极影响程度更高。(3)企业性质对慈善捐赠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对慈善捐赠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积极影响程度更高。
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1)从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两个方面同时衡量企业绩效,使得结果更加全面。(2)本文选取的数据跨越时间较久,结论有较强的说服力。(3)将市场化程度和企业性质作为调节变量来进行研究,让不同类型和处于不同环境的企业进行比较,对企业和政府都有很好的启示。
由研究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启示。首先鼓励企业将慈善捐赠纳入到战略高度,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该做法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其次,企业所属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前提。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区域,政府的经济干预力度强大,在面临社会的灾害救济时,政府很有可能强制企业进行慈善捐赠,也就是“摊派性”捐赠。如果处于资源匮乏的企业遇上政府“摊派”,这时候的捐赠会使得企业捉襟见肘。因此,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中,政府应该鼓励企业量力而行进行捐赠。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政府继续完善慈善捐赠渠道和机制。最后,国有企业在慈善捐赠的主动性上没有非国有企业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府的干预,使得社会公众对国有企业在慈善捐赠方面有些认识偏差。政府应该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让国有企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效率。同时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慈善捐赠来建立政治联系、构建有利的经营环境以形成相对竞争优势,这种做法为一些与消费者或者社会处于紧张关系的企业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