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润滑油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产生了大量废润滑油,这些废润滑油可经过再净化、再精制等工艺得以回收再利用。在废油资源化处理技术中,吸附处理技术占有重要地位。在吸附工艺中,吸附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粉煤灰作为新型吸附材料,具有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等优点,可有效地用于废油的吸附处理。然而,吸附处理废润滑油后的粉煤灰失去吸附能力,且自身成为一种有毒有害物质,必须要通过一些途径来处理。使用一些技术手段来处理废粉煤灰,让其重新获得吸附性能,是一种有效地途径。这些技术手段被称为再生方法,常见的再生方法有热再生、氧化再生、溶剂再生、光催化再生、电化学再生、微波辐射再生、超声波再生、超临界流体再生以及等离子体再生等。而微波再生作为一种高效、快速、节能的新型吸附材料再生方法,国内外学者已将此法应用于活性炭的再生,并就此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对粉煤灰的再生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吸附材料微波再生技术,探索性开展吸附处理废润滑油粉煤灰的微波再生研究。本论文以吸附处理废润滑油后的粉煤灰为研究对象,以微波为再生手段,以酸值为再生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微波功率、再生时间和粉煤灰颗粒大小这三个因素对微波再生效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再生粉煤灰试验条件;并对吸附处理模拟废油粉煤灰的微波再生和传统热再生进行了比较,考察了1-3次热再生和微波再生效率、再生前后粉煤灰表面结构和接触角变化;最后将粉煤灰的吸附—微波再生—再吸附工艺应用到实际废油的处理中,以水分、粘度、酸值、表面张力等指标,探讨再生粉煤灰对废润滑油的处理效果。再生实验表明,影响微波再生粉煤灰效率的因素依次是:粉煤灰颗粒粒径、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最高再生效率得到条件是粉煤灰粒径0.1-0.2 mm、微波功率800 W和再生时间2 min,此时再生效率达92.73%。热重实验表明,最佳热再生温度为400℃。微波和热再生的对比试验表明,经过3次微波再生后,粉煤灰的比表面、总孔体积和平均孔径逐渐减小,粉煤灰晶体定形化。经过3次热再生后,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积逐渐增大,粉煤灰晶体无定形化。在获得相同的再生效率的条件下,微波能耗更低,仅占热再生的1/66~1/36。接触角实验表明,随着微波再生次数增加,粉煤灰与液体石蜡的亲和性降低,相对接触角增大,粉煤灰表面自由焓也降低。粉煤灰的吸附—微波再生—再吸附工艺应用到实际废润滑油的处理实验表明,粉煤灰吸附可以降低废油的酸值、水分、表面张力和运动粘度,而微波再生后的粉煤灰对废油吸附处理效果会变差,且随再生次数的增加,粉煤灰的吸附处理会变的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