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东部地区中生代盆地普遍富集煤炭资源,但对该区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富集规律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利用黑龙江东部地区近年来获取的地震、测井、钻井等勘探资料,以盆地构造解析和演化史分析为基础,重点从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成盆演化过程等方面,探讨构造因素对煤层气成藏的重要控制作用,然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煤层气有利区进行了评价预测,取得如下几点认识: 1、黑龙江东部地区主要含煤盆地现今多表现为中生代构造残留盆地与新生代盆地的叠合特征,早白垩世时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影响,研究区内陆壳发生强烈的构造伸展,形成断陷盆地,控制了该区中生代聚煤盆地的形成。早白垩世末期大型浅水湖盆的为该区煤层广泛发育和煤层气的富集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挤压变形和抬升剥蚀控制了当前煤层气资源的分布、聚集成藏和保存。 2、早白垩世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沉积时期,黑龙江东部地区由早期的数个断陷盆地合并发育为统一的大型浅水坳陷湖盆,区内构造条件稳定,整体区域沉积稳定,为黑龙江东部地区主要聚煤时期,其中河流-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为聚煤作用的最有利沉积环境。 3、晚白垩世期间遭受多期挤压变形改造和抬升剥蚀,形成了现今孤立的残留盆地特征,对煤层气资源的分布和局部富集成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当前煤层气富集成藏有利区评价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4、综合利用煤类、煤层厚度、沉积相、含气量、构造条件五个要素分析评价,认为鹤岗盆地新一-南山矿区和兴安-大陆矿区、绥滨坳陷东南部、鸡西盆地北部坳陷带、勃利盆地东南部是煤层气富集成藏最有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