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实践转向和方法论意义的凸显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ao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哲学发生了由基于自觉认识方法的认识论哲学向实践本质论哲学的转变。现代哲学中大多数学说都基本上实现了这种转变,并在整体上大致出现了四类实践本质论:存在的实践本质论、认识的实践本质论、哲学本身的实践本质论和哲学对象的实践本质论。此四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一些哲学学说那里兼有不同的实践本质论,其中,马克思哲学思想就兼有全部这四种实践本质论,而且不存在把其中的某一种绝对化的缺点,是最具进步意义的理论。 然而,现代哲学所坚持的存在、认识、哲学本身或哲学对象具有实践本质的观点是否符合实际?如果符合,这种实践本质又表明什么?这是该文所要阐述的核心问题。该文对几种对象的实践本质问题给予了分析。通过这种分析揭示出:认识、存在、哲学本身及哲学对象确有实践的本质,且其中都充满着不能回避的方法论问题,因而方法论意义凸显了。这种方法论意义就在于:唯物辩证系统的哲学方法论乃是哲学所应有的基本旨归。 该文说明了: 一、现代哲学已经发生了以马克思哲学为最杰出代表的世界性的实践转向,这种转向客观地需要我们加强关于四种对象的实践本质问题的研究。 二、四种对象的实践本质决定着哲学方法论意义的凸显,决定着哲学发展的应有进路就是构建以唯物辩证系统的方法论为核心的实践哲学。
其他文献
国家美学是由主流意识形态所营构的审美权力话语,是源自深厚民族文化积淀并由国家权力强势所掌控而广泛渗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博大的、开放的审美意识形态话语。从“国家”
现代性毫无疑问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焦点话题之一。马克思将传统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与对资本本性的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现代性批判,为我们考察现代性提供了思想坐标。在当代西方
民族文化观是赛义德后殖民理论的组成部分。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和法农的民族文化论述是民族文化观主要的理论渊源。福柯强调权力同知识的关系,对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