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铌酸盐的复合半导体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1022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与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水环境污染尤为突出。光催化技术因其低成本、无二次污染、高效稳定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近年来,铌酸盐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良好的光化学稳定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围绕新型铌酸盐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合成,通过拓宽材料的光响应范围、促进载流子迁移效率、提高材料的光化学稳定性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铌酸盐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并对复合材料在光催化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机制和污染物降解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简单的原位生长法合成了SnNb2O6/MgIn2S4(SNO/MIS)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在可见光下降解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TC)和还原六价铬(Cr(VI))的实验中,最佳样品SNO/MIS-2降解TC的表观速率常数是SNO的30.3倍,MIS的3.4倍;还原Cr(VI)的表观速率常数是SNO的498.6倍,MIS的2.5倍。循环实验证明了异质结的构筑能够有效地抑制MIS的光腐蚀作用从而提升材料循环使用的稳定性。(2)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直接Z-型Bi3NbO7/BiOCl(BNO/BiOCl)复合光催化材料。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复合材料展示出优秀的降解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和还原六价铬(Cr(VI))的光催化性能。最佳样品BNO/BiOCl-2光催化降解CIP的表观速率常数是BNO的3.8倍,BiOCl的5.7倍;光催化还原Cr(VI)的表观速率常数是BNO的33.2倍,BiOCl的17.6倍。活性的提升归因于BNO与BiOCl之间形成的Z-型异质结有效促进了载流子的分离,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3)通过简单的水热法与原位沉积法制备了Bi3NbO7/AgI(BNO/AgI)异质结光催化剂。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的照射下降解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的表观速率常数是纯BNO的9.2倍、纯AgI的23.3倍。通过一系列实验与表征的结果证明在光催化反应初始阶段Ag+被部分还原为Ag~0,Ag单质可以充当Z-型异质结的电荷转移通道,从而实现BNO/AgI II型异质结向BNO/Ag/AgI Z-型异质结的转变,并通过SPR效应进一步拓展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此外,BNO/AgI复合材料在4次光催化循环实验中表现出优秀的抗光腐蚀特性与循环稳定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情镜式教学已经在各个学校各个学科普及,其效果良好却也存在一些文体,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现状是一线教师越来越注重情境教学,却忽视情境教学的实质,缺乏科学、有效的实施。面对这种情况,高中地理教师应施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基于此,笔者提出在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的一些建议,旨在创设地理问题学
会议
合成孔径雷达具有远距离探测、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的特点,有效提升了信息获取能力,在军事侦察、灾情预报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随着成像场景的日益增大,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逐渐增多,传统采样方式无法满足大规模的数据采样与传输需求。压缩感知理论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该理论指出,当信号满足稀疏条件时,可用少量观测数据高概率无失真的恢复原信号。在雷达观测场景中,由于待观测的目标或感兴趣的区域相对于整个空间来
学位
物联网(Io T),作为人类感知的延伸,通过将各种智能设备连接到通信网络中,为无线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和环境监测提供了成本效益高、易于扩展的解决方案。Io T设备需要感知周围环境和监测系统状态,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给监视器,从而为智能决策和控制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这类信息通常具备高度时间敏感性,若监视器接收的是过时信息,将会导致无效决策甚至错误控制,并造成巨大的安全问题。因此,物联网设备信息的及时
学位
多目标检测作为现代跟踪技术中的基础技术,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重点。基于检测的跟踪依赖于高性能的目标检测算法,因此,本文以加强空间位置和细节特征的深度学习网络为多目标跟踪提供目标检测数据,进而复用多路数据优化目标的特征匹配。针对卷积神经网络中连续下采样和特征位置量化导致的高层特征图空间信息混淆、忽略小目标问题,本文提出双瓶颈特征金字塔网络(DBFP-Net),为目标跟踪提供高质量的目标检测数据
学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网络与智能设备也迅速激增,无线电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可以改变无线网络中静态的频谱分配策略,实现频谱共享,频谱资源的贫乏以及频谱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由于认知无线电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动态地改变系统参数,并实现对频率资源的动态配置,此技术逐渐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能量检测法由于其计算复杂度低和不需要知道主用户的先验信息而成为最常用的
学位
基于原模图构造的空间耦合LDPC(Spatially Coupl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SC-LDPC)码校验矩阵对角带呈现非零项的特征,相比于全矩阵采用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窗译码会带来更低的复杂度及时延,但译码性能随之降低,且窗译码的复杂度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首先,为降低SC-LDPC码窗译码复杂度,提出多目标符号窗译码。在每个
学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海面小目标已经成为海洋监视雷达的主要探测对象。这类小目标的雷达散射横截面积小,其雷达回波往往被淹没在强海杂波背景下,这就导致了传统目标检测器检测概率低的问题。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海杂波特性和高维特征域小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分析海杂波多个域的统计特性,深入挖掘海杂波和含目标回波的差异性,并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多个特征的联合检测,进一步提升雷达对海探测性能。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共
学位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内的一项基础任务,旨在定位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并进行分类。在强监督学习场景下,部分目标检测算法已经可以实现接近人类的识别能力,然而强监督学习有两个不可避免的缺陷:一是大规模图像数据集的实例级标注成本昂贵;二是在人工标注时可能会引入噪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如何在弱监督的学习场景(只有图像级标签)下进行目标检测,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图像的实例级标签标注成本高的问题,提出
学位
近年来大气环境问题频发,由于微塑料在大气中的高耐久性、对有害物质的载体能力以及对人体的危害性,使得众多学者对微塑料的研究从水环境、土壤环境逐渐转移到大气环境中。但是大部分研究仅限于研究大气中具有的微塑料的丰度特征、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及微塑料在大气中的迁移等。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了大气中微塑料在不同氧化路径下对硫酸盐生成的影响。基于硫酸盐的两种重要的氧化路径(H2O2、O3)的机理,本文研究了在微塑
学位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在高光谱图像(Hyperspectral Image,HSI)分类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有效性。然而,CNN的架构设计严重依赖于丰富的专家知识和经验,这给CNN在实际应用中的易用性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块的CNN进化搜寻方法EB-CNN,用于基于遗传算法自动搜索最优结构。具体来说,首先从宏观角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