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卡1区块三维区T<,7><'4>界面加里东中期1幕剥蚀量恢复与岩溶储层分布特征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卡塔克隆起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地层与沉积格局的分析,认为加里东中期I 幕运动使得卡塔克隆起区一间房组剥蚀殆尽且鹰山组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晚奥陶世早期良里塔格组超覆沉积在鹰山组之上。鹰山组与良里塔格组之间的不整合面即为T7 4 界面。依据地层对比法的基本原理估算了卡1 区块三维区中12井、中17井该不整合面的剥蚀量分别为326m、272m;在此基础上对三维区主垒带以北进行了T7 4 界面剥蚀量的恢复,剥蚀量较高区域为中1井区-中12井区东南方向至主垒带北侧断层,其次是中11井-中19井局部构造带,其余均为剥蚀量相对较低地区;三维区主垒带以北剥蚀厚度约为140~320m。根据鹰山组残留厚度进行了古地貌单元的划分,主垒带为岩溶高地,中1井-中17井-中12井东南方向为岩溶斜坡,其他区域为岩溶洼地。通过“强反射”与“串珠状”等方法识别的可能储层发育点与剥蚀量较高区域及岩溶斜坡带吻合较好。仔细分析了已钻井鹰山组储层发育特征并进行井间储层的对比:卡1 区块5号圈闭鹰山组储层较发育,如中1井、中17井;中18井、中12井鹰山组储层发育较好;塔中10 号构造带西段中11井背斜构造鹰山组储层发育较差,如中11井、中19井以Ⅲ类储层为主;中15井鹰山组储层亦以Ⅲ类为主,主要与良里塔格组沉积前的古地貌有密切关系。由此可推测该岩溶斜坡是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有利区。
其他文献
本文以黑龙江伊春市乌伊岭地区白垩世美丰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从地层展布特征、岩石学、火山岩相、火山构造、火山韵律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方面对美丰组火山岩地层进行了比
宽川铺生物群是陕南地区早寒武世早期一个以微体动、植物化石为特色的生物群。对该生物群进行研究,目的是在系统归纳、总结出该生物群各类化石特征的基础上,力争发现一些新属
海南岛位于华南板块的最南端,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界部位,中生代以来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应用古地磁技术方法对海南岛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
龙门山北起广元、白水地区,南接天全、泸定一带,全长500 余公里,宽约30-50公里,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于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褶皱带之间。向北与昆仑—秦岭东西向造山带斜向相接,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