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异军突起,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发展的新引擎。目前,特色小镇已进入全面推广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显硕的建设成果,但与此同时,特色小镇在推广和建设中还存在着缺乏地方特色、缺乏对于地方的人文关怀、对文化、旅游与社区功能不够重视等隐忧和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用地方性作为核心概念,以特色小镇的构建作为领域,在全面梳理了地方性与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尝试从地方性理论为视角出发,探讨地方性塑造与特色小镇建设的相互关系和特色小镇地方性的形成机制,并由此提出特色小镇的地方性塑造路径。本文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为特色小镇构建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首先,本文论证了地方性塑造和特色小镇的构建之间的相互关系,地方性塑造与特色小镇的构建之间联系紧密:地方性塑造不但可以参与特色小镇的特色构建,而且能够参与到特色小镇的功能建设中来,同时,地方性塑造符合当前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具有必要性。其次,本文根据地方性理论和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以绍兴黄酒小镇为案例地,通过多种方法对案例地进行调研分析,本文认为,黄酒小镇在其自然区位和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能够从景观、产业、旅游、社区和文本五个方面体现地方性。根据上述结论,结合地方性与特色小镇理论实践,本文探讨了特色小镇地方性的形成机制,认为,特色小镇地方性的形成是特色小镇内部各因素共同对地方性客观维度与主观维度作用的结果:地理区位和历史积累构成了特色小镇地方性形成的客观基础因素,建构了地方性的客观维度;在此基础上,特色小镇地方性的形成主要受到五个因素影响,分别是:地方生产、地方景观、旅游活动、社区建构和文本建构:其中,地方景观、地方生产和旅游活动是影响特色小镇地方性的功能因素,从主观维度和客观维度建构特色小镇的地方性,社区建构和文本建构从主观维度对特色小镇的地方性产生影响,是特色小镇地方性形成的主观因素;在客观基础上,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特色小镇地方性形成机制。再次,本文提出了基于地方性塑造的特色小镇构建的原则,即原真性、继承性、感知体验性、创意发展和参与性原则。结合上述原则,本文从景观塑造、产业培育、旅游实践、文化与社区建设和文本宣传五个方面提出了特色小镇的地方性塑造策略,建立特色小镇地方性塑造的理论架构。最后,提出了本文研究结论,总结了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