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贝克叙事理论视角下诗词英译策略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Ares_St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后经典叙事学的“泛叙事”和叙事的跨文本与跨媒介研究,诗歌作为一门独特的叙事被逐渐提上叙事研究日程。同样,在后经典叙事背景下,蒙娜·贝克(Mona Baker)提出叙事对现实的构建作用,以此和同样具有构建作用的翻译产生结合的契机,成功的将叙事学引入翻译研究,并提出了四个翻译的叙事重构策略。《红楼梦》作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里面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在整部小说中发挥着推动小说叙事的作用。本文基于蒙娜·贝克的社会叙事理论,对霍克思(David Hawkes)的《红楼梦》诗歌英译进行了详细分析,着重探讨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之下,译者如何通过对时空建构(temporal and spatial framing)、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framing through selective appropriation)、参与者重新定位(repositioning of participants)以及标示性建构(framing by labeling)四种策略的选择来介入冲突叙事,重构诗歌的叙事框架。通过对译者采用的叙事重构策略以及产生的相应的叙事效果的分析,来验证贝克叙事理论在诗歌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本文通过运用贝克的四个叙事重构框架策略来分析《红楼梦》诗歌英译问题。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方法,并结合读者接受对叙事的构建作用,考察了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内外因素,对翻译文本进行了全面、仔细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面对来自宗教、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霍克思使用各种有效的叙事重构策略对原文叙事进行重构。虽然原文叙事被解构并重构,但是达到了与原文类似的叙事效果。本文将叙事理论引入诗歌翻译领域,对贝克提出的四个框架化策略进行了新的解读和补充。根据诗歌独特的诗性叙事语言特征,本文提出诗性叙事重构策略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案例分析。将叙事学视角引入诗歌翻译研究,旨在为诗歌翻译带来新的启示和反思,也为诗歌叙事学的构建做出一份贡献。
其他文献
上海的发展是在全国大发展的背景下发展的,上海的发展更是离不开长三角的区域合作。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长三角区域合作协同机制问题。从历史沿革来看,长三角合作起源于1992年建立
报纸
喉、气管病损所致的软骨缺损的修复目前仍无理想的方法。常规的治疗措施主要靠自体、异体软骨及人工替代品来实现软骨支架的修复与重建,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存在供体再损伤
远程心电监护作为现代医疗的新兴技术手段之一给患者提供了针对心脏疾病的早期预警和及时治疗,因此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远程系统的移动终端由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