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出水双向立式轴流泵装置水力特性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zhur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沿江或滨湖地区,河道水位变化情况较为复杂,单向泵站不足以有效满足引排水需要,而双向流道泵系统是满足引排水需要,最大程度减少土地资源使用的泵系统形式。考虑到轴流泵配双向流道的装置断流方式单一,闸门承担的断流任务过重等问题,结合虹吸式出水流道可以通过真空破坏阀断流的特点,伞形双向立式泵装置应运而生。伞形双向立式轴流泵装置是一种综合双向出水流道和虹吸式真空破坏阀断流优点的新型双向泵装置形式。解决了双向流道断流方式单一的问题,减少了工作闸门,改快速闸门断流为虹吸断流。虹吸式流道断流可靠,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本文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这种采用虹吸出水的双向立式轴流泵装置的水力特性进行分析,并比较环形虹吸出水室的结构和出水流道的底部抬升高度分别对于泵装置水力特性的影响。对于虹吸出水的瞬态过程进行了非定常计算,分析了虹吸形成的过程,并比较了不同工况下的虹吸形成过程时间。采用CFX软件进行定常原型数值计算,对带有两种不同结构的环形虹吸出水室的泵装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曲线扩管的虹吸出水室的回流区较小,前部流量占比较高,水力损失比直锥扩管式的虹吸出水室小0.18m左右。曲线扩管虹吸出水室的设计工况下最高效率比直锥扩管虹吸出水室高了 4.12个百分点,差距较明显。对三种带有不同底部抬升高度的出水流道的泵装置进行定常数值模拟计算,发现出水流道的底部抬升高度对于出水流道内流态的变化影响较小,但会使得断面的流速略微加大。分析设计工况、大流量和小流量工况下的数据,得到水力损失在底部高度抬升时会有所增大,不抬升时最小;三种装置效率相差甚微,可以认为出水流道底部抬升高度对水力特性影响较小。综合考虑性能和检修空间等,选出了最优方案,分析多叶片角度下的水力特性。在叶片角度为0°时,在Q=7.25m3/s的工况下达到最高效率72.13%。在其他三种叶片角度下最高效率也超过了 71%。在各个角度下,叶轮进口断面流速分布均匀度都大于90%,进水流态良好。对于采用虹吸出水的双向立式轴流泵装置的水力过渡过程进行非定常数值计算。虹吸形成的水力瞬态过程可以分为水流压气,混掺排气,虹吸形成等三个阶段,整个过程在100s左右完成。其中水流压气阶段时长为2.5s,混掺排气阶段时间长达87.5s。驼峰顶部附近的压力随着时间先上升后下降,最终形成了较大的负压。驼峰顶部压力的变化规律是在初始时刻迅速增大,到水流压气阶段结束时达到最大值。驼峰顶部压力在混掺排气阶段开始逐渐下降,在24~25s左右压力的大小已经为负值,此时还处于混掺排气阶段的中期,此时环形虹吸出水室内的水位已经上升到一定高度,存在剩余空气的主要区域是驼峰顶部。后续过程中驼峰顶部压力继续降低,到60s时压力为-0.9kpa,此后趋于稳定,虹吸形成。计算结果表明,驼峰顶部压力变化平稳,能满足泵装置的运行要求。将出水水位降低0.5m时,即扬程降低0.5m时,虹吸形成的速度较快,压力变化的速度也较快,并且最终虹吸顶部压力值降低了 5kpa。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预测的双向立式轴流泵装置的最高效率达到72%以上,性能优良;泵装置的虹吸形成过程较短,驼峰顶部压力变化平稳,能满足泵装置的运行要求。
其他文献
立体视觉作为人类高级视觉功能,通过对深度线索的获取和处理呈现出一个三维的外部世界。立体视觉主要由双眼空间视差形成,其原理已被大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3D电影。随着
地球磁尾是地磁层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发生在磁尾的现象,如亚暴,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偶极化锋面(DFs)又是亚暴的关键组成成分,因为它们能耗散能量并加速粒子。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卫星的观测数据,对偶极化锋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全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磁层的结构及相关背景,偶极化锋面的特性以及磁层物理中常用的坐标系。第二章主要介绍了Cluster卫星和MMS卫星,以及我们需要用
保护投资者利益对推进证券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量专家学者对投资者保护进行了研究。在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投资者构成了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小投资
内蒙古奴温亭屯石格勒银矿床位于内蒙古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成矿带西南段,该成矿带是我国北部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基地,已发现乌努格吐山、甲乌拉、大坝、额仁陶
内蒙古河套灌区特有的农田和荒地交错分布的格局下,土壤盐渍化问题朝向良性方向发展,这得益于前人对河套灌区耕荒地的土壤改良和的水盐迁移规律的研究,对河套灌区盐渍化和节水灌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对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和灌溉水量的科学指导。本文以河套灌区农田和荒地为研究区,充分结合原位试验、室内试验、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等研究方式,旨在探究“旱排盐”情况下农田水盐迁移规律,并通过水量水盐均衡方程和模型输出结果,揭
目的:本课题拟构建一种个性化的长效局部治疗系统,将光热治疗(PTT)和化疗联合用于治疗多药耐药(MDR)的结直肠癌(CRC)。该系统旨在使药物注射到肿瘤部位后,泊洛沙姆F127/F68形成的水凝胶(gel)由溶液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形成一个三维结构的药物储库,光热剂聚乙二醇(PEG)包裹的金纳米棒(PEG-GNRs)和化疗剂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包裹的紫杉醇(PTX)纳米晶体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用于核酸扩增和核酸检测的重要手段。PCR芯片是PCR技术与生物芯片技术的结合,克服了常规PCR的易污染、试剂消耗量
自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以来,行业高速发展,各方面性能不断提升,但其能量密度的远不能满足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成为未来电池产业的最大制约。而锂空气电池体系拥有极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围绕对锂空气电池性能影响较大的正极材料展开研究,选择了稳定性优异的TiO_2基正极。为解决TiO_2材料催化活性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对其进行自掺杂改性,向晶格中引入氧空穴,提高材料催化能力;另一方面,借助TiO_2
可见光遥感成像是一种重要的对地观测手段,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遥感图像是遥感成像的输出,其应用意义在于从背景中辨识目标,进而研究目标
壬基酚(NP)是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EDs),由于高产量、高利用率以及常常见于水生环境,并且对环境造成很严重的污染,因此亟需研究者们对壬基酚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测体系。但是传统检测手段耗时且价格昂贵,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建立一套简单易操作而且价格低廉的检测NP的免疫化学技术。免疫生化技术检测的作用机理是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可以达到即时快速检测的目的且具有灵敏性很强等优点。本文以研究壬基酚免疫抗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