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一个全新的旅游分支——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据专家调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了解异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历史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古民居等文化古迹,凭借其原古性、稀有性、神秘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对旅游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是旅游者出游的首选目标,历史文化旅游也因此成为目前文化旅游中最大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文化旅游产业规模的急剧扩大,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也将进一步凸现,主要表现在:对历史文化古迹的“建设性”破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当地居民正常生活、文化及风俗的干扰;旅游目的地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的改变等。因此,如何协调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和利用,实现旅游服务于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旅游目的地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学术界及旅游管理部门广泛关注的课题。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资源本身的特性结合起来,尝试性地提出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目标和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借鉴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成果,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东城区是北京市四大中心城区之一,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此得到充分体现。东城区历史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护北京古都历史风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搜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城区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作出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东城区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试图为相关部门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