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标记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ay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由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C)引起,近年来危害日趋严重。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措施,而抗病基因的研究则是抗病育种的基础。迄今为止,已报道小麦抗白粉病基因28个位点45个主效基因,分别定位在小麦不同染色体上,而且已找到了其中部分基因的分子标记。然而至今仍未有一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成功克隆。本研究以携带Pm2、Pm4b和Pm16的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应用基于同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采用RT-PCR技术,对其进行筛选,并对其中部分cDNA片段克隆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及表达分析。同时本研究以分别含有Pm2、Pm4b、Pm21基因的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以及含有未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复壮30为材料,利用已有的小麦SSR分子标记连锁图,筛选与上述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获得如下结果:1)从小麦基因组中分离到Mlo类、Mla类、NBS-LRR类表达基因序列,其在GenBank中的注册号分别为:AY084049、AF499035和AY084050。其中NBS-LRR类基因序列在抗感材料之间存在10个单碱基差异。根据第158位单碱基差异设计的引物在抗感材料间获得了差异片段。接种72hrs后RGA-11引物的扩增带消失,而引物RGA2的扩增片段明显大于接种前的扩增片段。推测经白粉病菌诱导后该基因mRNA的转录后拼接发生了变化。表明该基因参与了小麦的抗病反应。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将克隆片段定位在小麦1D染色体上,证明其不属于Pm2基因。2)从小麦基因组中扩增获得了一NBS类基因的gDNA及cDNA克隆,其与Cre3基因的同源性达99%,但在抗感材料间不存在任何差异,无法断定其是否与抗病相关。3)应用RPW81C引物从小麦基因组中扩增获得了核糖基化因子基因片段,而且其与水稻ADP-核糖基化因子基因的同源性(92%)高于与小麦ADP-核糖基化因子基因的同源性(86%)。4)以分别含有Pm2、Pm4b、Pm21的小麦抗病近等基因系为材料进行SSR标记筛选。共筛选分别位于小麦5DS、2AL、6A及4D上的SSR引物50对,其中位于6AL上的引物WMC201及Xgwm570在抗、感池间存在扩增片段的差异,通过对(R43/5*百农3217)近等基因系的F2分离群体的检测,证明引物WMC201与Pm21基因所在的易位片段的遗传距离为27.1cM。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利用新媒体微信平台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为今后更好的在临床开展糖尿病健康将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随着校外托管机构的逐渐增多,学生课后托管的公共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关注。目前,政府对于学生课后托管的综合治理相对滞后,政策法规迟迟未能出台,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权责不清,
隐喻表达被广泛使用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而其在表达情感“喜悦”的过程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隐喻语言的意义和作用人们存在着广泛的观点,本文旨在研究英语中关于
基于林位错强化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物理意义清晰简洁,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只考虑林位错强化的模型忽略了共面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模拟结果常常出现异常的扭曲失稳现
卵菌是一类形态上与真菌相似,但进化上和动植物以及真菌关系较远的真核微生物。其中疫霉属(Phytophthora)卵菌的多个病原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毁灭性的植物病害,每年造成严重的
我国大多数乡镇学校的生源构成复杂,很多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学生在心理或行为上存在很多问题,给班级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广东省某乡镇中心A小学,为解决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其在农业产业结构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番茄保护地栽培日常生产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