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氏叔侄案看刑事证据印证规则的运用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e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证据相互印证是侦控机关审查起诉、法官据以断案的司法传统。强调排除不真实、不合法的证据,使与案件有关的所有证据之间能够相互照应,协调一致,形成一条完整且闭合的证据链。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不能单单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来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侦查机关会为达到“相互印证”的标准会尽可能的收集其他证据;在审查起诉中,公诉人通过审查多个证据之间是否“相互印证”来作为是否起诉的重要标准;在法庭的审判程序中,法官也是将证据相互印证作为认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因为公检法之间的重配合,轻制约才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本文以张高平、张辉强奸杀人案为例,通过对案评的深入研究,发现印证规则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我国刑事证据相互印证规则的完善有所裨益,从而达到规范刑事证明的目的,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文章除了序言和结语以外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张氏叔侄案的基本情况,并对案件的证据情况进行了初步说明;其次是对判决书中存在的证据问题进行了列举,对研究的案件进行了一个完整梳理。第二部分分析刑事证据相互印证规则在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一是忽视审查判断单个证据,证据印证规则强调多个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不注重证据的内在联系,而是追求证据数量的简单堆积;二是对无罪证据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由于质证流于形式,损害了当事人的对质权,也不利于事实真相的发现;三是印证心证缺乏实质展示,由于我国过分追求相互印证而缺少对心证公开的监督,使得印证体系面临极大的挑战。第三部分是对印证规则规范适用的进一步思考。重点审查判断案件中的单个证据,排除非法性、不真实性、无关联性的证据,坚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直接言词原则,重视辩方提供的无罪证据,尊重律师的辩护权利,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融合自由心证制度,借鉴其合理因素,规范相互印证规则的适用,推进裁判说理制度的落实,为刑事证据相互印证规则创造出良好的发挥环境。
其他文献
关于最早的四川乡土文学,学术界一贯的认识是以沙汀、艾芜、李劼人等为代表的,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作家的作品,其中沙汀发表于1935年的《丁跛公》被公认为是四川第一篇文学
后周的第二代皇帝世宗柴荣(公元921—959,公元954—959年在位)同他的养父郭威(即周太祖)一样,也是武人出身,却颇有改革意识,无论武人文人,老臣新臣,只重贤才而不看出身亲疏或资历。他一
凌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湖州府乌程县晟舍(今湖州市织里镇)人,是晚明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评论家和印刷家。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各类通讯安全技术出笼的同时.各种攻击也更加隐蔽、犀利,使企业的网络系统的维护人员防不胜防。要在错综复杂的网络安全漏洞与攻击之间求得安稳,没有更高明的防护手段是不行的。因此,一个动态检测、纵深防御的全面保护方案就成为保障网络安全运行的必需。在此将就新的网络安全环境对IDS提出的最新要求结合市场上有代表性的产品来介绍最新技术对此的回应。这里介绍的是赛门铁克最新推出的一系列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去探讨大学生的“二语理想自我”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关系,以便指导大学生提高英语的水平。方法:随机抽取学校内大二、大三非英语专业
针对如何消除员工对建言风险的担心、促进员工的建言行为等问题,实证分析了真实型领导与下属建言行为的关系,研究了上司支持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权力距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工程数据模型决定了对象的存储方式和访问方式,该文讨论了在Windows平台上开发的基于模板的冷冲模CAD系统的数据模型,将知识、规则等语义信息与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提出了语义对象数据模型。在模板中将设计信息按照对象之间的关系组织起来,加强了对数据的管理,并能表达多种复杂的语义等知识信息,同时介绍了工程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的逻辑设计和系统的体系结构。
曲线的光滑处理是计算机制图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处理方法也有很多。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光滑处理方法,引入了待定系数,可以人为地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地调节曲线的张弛,另外,这一方法拟
用过国内杀毒软件的用户都会有一个发现,监控软件现在占用内存越来越少了。但一些“吝啬”而配置又不是很高的用户总会在意这一点内存的消耗。以下笔者提供几项配置建议,相信一定能让你更好地使用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