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掘工作面风水联动除尘系统研究与应用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来,伴随着井下挖掘机械的发展,矿井生产量也不断的提高,但井下生产中的粉尘也越来越多。粉尘作为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灾害,一直威胁着井下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煤矿井下的安全高效生产,粉尘治理日益成为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大多的掘进巷道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传统的除尘装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综掘工作面的除尘技术进行了研究,对国内外除尘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掘进工作面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了适用于现有工作面的风水联动除尘系统。对其风水联动除尘器、脱水节和吸尘罩等关键部件和安装进行了设计。为确定风水联动除尘系统合理的工作参数,对所研究巷道进行了建模,通过CFD仿真模拟,系统研究了综掘面风流场和粉尘运移规律。通过对未安装风水联动除尘系统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可知,在压入式通风情况下,右侧呼吸带高度附近的粉尘浓度要大于左侧的粉尘浓度,吸尘口的安装位置在掘进机的截割部后方右侧的位置除尘效果会较好。接着对安装了风水联动除尘系统的巷道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掘进面迎头粉尘的逸散特性和分布规律,确定了最佳的吸尘口位置为距工作面5m,风水联动除尘系统的处理风量在≥300m3/min时的除尘效果最好。在2304胶运顺槽掘进工作面根据前面仿真结果对风水联动除尘系统进行安装和调试,并进行了粉尘浓度测量实验,分析了开启风水联动除尘系统前后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特征,并与仿真模拟值进行比较,验证了仿真模拟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应用风水联动除尘系统后,相比现有除尘技术,各测点全尘除尘效率提高了 38.7~55.4%,呼吸性粉尘除尘率提高31.2~42.9%,取得了良好的降尘效果。图[42]表[8]参[74]
其他文献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切顶成巷技术的日益推广,使得采空区漏风规律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研究深部厚硬顶板厚煤层工作面切顶成巷采空区漏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张集煤矿1613A工作面“Y”型通风方式采空区漏风规律进行研究。本文先阐述切顶成巷技术的覆岩特征,紧接着对采空区“竖三带”和“横三区”岩体分布范围及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根据不同覆岩物理
本研究在前期针对高氟废水处理已经获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分别开展了电容法和吸附法处理低氟水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再生实验、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相关模型研究各因素对电容除氟和吸附除氟实验效果的影响;并对电容材料及吸附材料进行改性实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测试(BET)、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对改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增多、工业污废水不合理排放、化肥农药使用等,城市河道中汇入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越来越多,使城市河道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本文以芜湖市三条典型城市河道(中央城河道、汇成河道和中山南路河道)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河道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赋存形态及理化性质,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芜湖三条城市河道水体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
煤层顶底板突水不仅给煤炭开采造成了极大威胁,严重时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所以,评价顶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矿井涌水量,对于预防矿井水害、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刘庄煤矿为对象,通过对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系统分析,采用基于AHP与GIS脆弱性指数方法对矿井11-2煤、1煤顶板和1煤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解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对刘庄矿井的涌水量的预测
近几年来,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的增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城市的发展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城市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电力,但是城市的建设空间有限,传统方式的变电站难以输送到城市,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建设电力设备和能源基础设施来解决当前的矛盾是一种有效地途径。电缆井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存在井内信息检测不完善、系统报警不及时、通信干扰大、人员管理混乱等多个问题。研究电缆井管
在煤炭、石油化工等领域,由于生产环境易燃易爆气体较多,越来越多的用电设备被优先设计为本质安全型。这对供电电源提出了较高要求,供电电源的本质安全是整个系统本质安全的基础。本课题将在讨论提高本质安全开关电源输出功率方法的前提下,以结构简单、可实现多路输出的单端反激式变换器为基础,设计研制一款输出18V/1.5A的本质安全开关电源。该电源具有体积小、良好的输入输出隔离、多路输出等优点,适用于危险环境下的
大采高综放面沿空掘巷相较于一般巷道掘进来说,巷道承受压力大,围岩变形严重,且其矿压显现具有明显非对称性,研究大采高综放面沿空掘巷煤柱留设宽度问题和合理的支护方案及参数对于沿空掘巷围岩的稳定控制至关重要。本文以芦岭煤矿Ⅱ946综放面为研究背景,对大采高综放面沿空掘巷小煤柱留设宽度、矿压显现特征及沿空掘巷支护设计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掘巷受采空区动压影响的几个阶段,并建立了大采高沿
矿井突水问题长期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准确预计突水危险性对煤矿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在突水预测理论分析中很多情况下将模型概化为梁,如高承压水上采煤隔水底板突水危险性分析以及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等,目前众多学者一般采用浅梁理论进行研究,众所周知,浅梁是指高跨比小于0.2的梁,事实上隔水底板以及断层煤柱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满足浅梁要求,计算出的应力和变形具有较大误差。为此,针对深梁理论求解问题,论文结合前
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对于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桩基的质量检测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低应变反射波法已成为常见的桩基检测方法之一,但系统采用理论和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反射波曲线特征目前研究成果较少。为此,本文在一维弹性体波动方程的理论基础上,首先建立弹性桩-土体相互作用模型,推导出桩顶速度解析解表达式,研究了不同参数对桩顶速度时域曲线的影响规律,总结出反射
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在我国经济腾飞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因此,需要对煤炭开采时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防范。矿井透水是煤炭开采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它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伴随着地层含水的不断涌入,矿井内积聚的水流会不断增加,如果不能及时排出的话,除了淹没损坏机电设备使企业遭受财产损失外,严重的话会直接淹没巷道,给井下的工作人员造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