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肌肉瓣加骨松质颗粒及骨髓(复合肌肉骨膜瓣)联合移植修复长段骨损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表达,探讨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0-2.5 Kg,雌雄不限,随机分成6组,每组4只,选前肢右侧为对照组,左侧为实验组。常规手术方法消毒,取左侧桡骨中段处用磨钻制成20mm骨缺损,用骨腊封闭骨髓腔,取自体髂骨骨松质制成颗粒状和肱桡肌及髂骨骨髓混合后联合移植,对照组右侧用同样方法做成骨缺损,不做任何处理,任其自然生长。术后按每公斤体重10万u青霉素肌肉注射3天,预防伤口感染。于术后3天和1、2、4、6、8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HE及BMP-2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和BMP的cDAN探针原位杂交并在光镜下观察。结果:(1) 病理组织学变化观察:骨缺损通过植骨后,经过炎症反应,移植骨的吸收,软骨内骨化,逐渐演变成正常的骨组织。(2)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3天时,均有炎症反应,未见BMP-2的表达,实验组 1周BMP-2呈弱阳性,4周呈强阳性表达,2,6,8周呈阳性表达,实验组 4周呈阳性表达,1周呈阴性表达,2,6,8周呈弱阳性表达 结论:在本实验中可以得出:(1) BMP-2是骨缺 200了属硕送一班泞全老丈损修复过程‘一},的一种重要生长因子,(2)熨合肌肉骨膜瓣联合移植修复骨缺损,},BMP的表达。表明本术式是有效的,而明显能缩短骨缺损修复的时问,为此术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