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关于中国古代书院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但教育学领域的诸多研究多着重于书院精神、书院制度、书院教学研究,关于中国古代书院治学方法的研究却如一鳞半爪,缺乏概括的、逻辑性的理论探索。虽然从古至今学术界都并未形成系统的中国古代书院治学方法研究,但在众多古代书院学记和学规章程,以及书院师生散见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书院治学经验里蕴藏着的丰富治学方法时刻引领着书院师生实现对学术理想,德行修养,人生抱负的追求。这些宝贵的书院治学方法是我国现代学习科学和学习理论得以发展与繁荣的历史基础,也与当代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教育理念相契合,能够给当代学生如何治学以有益的启示。有鉴于此,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从书院中师生为何治学、如何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古代书院学记以及学规章程等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在众多书院治学案例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找出最具有独特性以及代表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治学方法,并结合现代学习方法论,深入探讨古代书院治学方法的内涵外显,这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当代高校学生面临的治学困境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启示。本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阐明古代书院治学方法的历史溯源、内隐取向、表征形态及当代启示。具体从以下五个部分详述,其一,归纳和述评前人有关古代书院治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论述古代书院治学方法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并对本文中的古代书院以及书院治学方法的概念和性质做一个深入的诠释以及界定;其二,从书院诞生前学习方法的发展演变以及书院的产生两个脉络对书院治学方法进行明晰的历史溯源,学习方法的萌芽之始为随机自发产生的模仿学习和经验学习,在社会文化进步的推动下擢升为有计划的目的性学习,发展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时期,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大放异彩。至唐代,由私学发展而来的古代书院作为学习教学组织正式产生。古代书院在对先秦儒家学习理论的继承阐扬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书院特质的有别于官学的治学方法,这些特质体现在内隐取向和表征形态两方面;其三,对书院治学方法的内隐取向进行归纳阐述,分别从治学志向、治学襟怀、治学意境三个维度论述古代书院治学方法蕴含的内隐取向;其四,通过“问学”“致知”“笃行”三个层次论证论述古代书院治学方法外在具体表征,“问学”是从实践中获取知识,“致知”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笃行”是用智慧来指导实践,这三个层次是一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不断循环往复的治学过程;第五部分主要针对当下高校学生学习面临的诸多困境以及目前对于古代书院的研究利用、学习借鉴存在的不足,参考前人在古代书院借鉴方面已经进行的实践,试将古代书院治学方法中的优良经验应用于当代高校,提出合理有效的启示策略,即当代大学生治学需立志、善问、践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