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并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连续观察以确定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是否成功,在此基础上,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结构变化和心功能的可靠性,并通过脏器比重,心肌梗死面积等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以及初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演变过程。
方法: 1、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大面积心肌梗死模型。2、M-型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检测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变化。3、血流动力学检测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4、取心脏,肝脏,肺脏等组织称重,并通过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1、M-型超声心动图动态测量心肌梗死术后大鼠心功能,大鼠心肌梗死后5-7周,心室结构发生变化,心功能明显下降。表现为心腔显著扩大,心脏运动幅度明显减弱,射血明显减少,EF和FS明显减小。2、M-型超声心动图动态测量正常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无显著性变化,5-7周后,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无显著变化。3、血流动力学检测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功能显著下降。4、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功能正常大鼠(NOR组)的EF和FS值与用血流动力学方法测得的LV dp/dtmax值呈良好的正相关(r=0.921 和r=0.913,均P<0.0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CHF组)的EF和FS值与用血流动力学方法测得的LVdp/dtmax值呈良好的正相关(r=0.827和r=0.84,均P<0.01)。5、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肺脏以及肝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
结论: 1、与传统的血流动力学相比,无创性经胸壁二维引导M-型超声心动图可动态评价正常及心肌梗死引起的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2、无创性经胸壁二维引导M-型超声心动图可以更准确的测量心脏的射血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结合可以得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相对完整的参数。3、慢性心衰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一个全身的病理改变过程,超声心动可通过动态观察发现其演变规律,并且为药理实验提供了长期研究和观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