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ng0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兴未艾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革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它们的推动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信息呈现方式多样、时空开放和广泛的交互等特点,这些特点为创立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使得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逐渐发展成为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各类的研究者和应用者对同样的术语却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CSCL的发展。CSCL在本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模式,而每一种成功的学习模式都是建立在多种理论基础上的,要研究和应用CSCL系统就必须清楚的了解它的理论基础。一般而言,CSCL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五部分组成:学习理论、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学习交互理论、知识生成理论以及抽象结构模式理论。本文从多角度阐述了CSCL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力图对CSCL的五种理论基础进行全面的解析。①许多学习理论都或多或少对协作学习有一些支持,如认知灵活理论(Cognitive Flexible Theory )、情景认知理论(Situated Theory)、分布式认知理论(Distributed Cognition)但最典型的是学习理论,则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Humanity Theory )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e Theory)。②现有的CSCL学习环境设计所依据的学习理论不再适应现在的需要,我们提倡活动中心学习环境设计,这个理论基于以下的假设:活动可以通过文化工具传递;活动必须在相互依赖的水平上界定;在社会背景中理解概念③当前的CSCL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其支持交互的团体学习、知识共享、知识的社会建构以及建构能力的培养的期望。在CSCL环境中,主要有两个因素阻碍我们取得预期的社会交互的成果:一是将社会交互看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二是忽视与学习任务本身无关的社会心理交互。当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主要是依靠教育者和教师鼓励协作学习,为了让教师从这样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我们必须改进CSCL环境,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社会交互。④CSCL是当今CAI研究中的热点,它集中体现了协作学习与CAI的优势。CSCL是用计算机支持学习伙伴、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的互动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基本观点是计算机的应用能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重建。传统的知识观是构成主义的知识论,它着重研究知识的“结构”。当代哲学与技术的发展,使这种知识构成论显现除了很大的局限性。知识不但具有“结构”,也是一种“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为了真正理解知识,阐明知识的本质,本文介绍几种新的知识观:如Nonaka 和Takeuchi的知识创造组织模式,Engestr?m的扩张性学习模式,Bereiter的知识发展模式,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知识论基础。⑤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的开发已经产生了一些应用层次的产品,它们工作的内部结构一般可以分为4种抽象模型。我们以美国Belvedere学习系统的发展历程为例,以“模型-视图-控制”的设计模式以及用户活动与教学的适用性的结合程度对这4种模型的优劣进行分析,继而提出更为有效的模型。本文力图对CSCL的理论基础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论述,努力建构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其他文献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教育学与政治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邓小平青少年教育思想的出发点,邓小平青少年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哲学基础,邓小平青少年教育思想形成与
为了探究完善高中生性教育的可行性对策,本文以对杭州市区高中学生的性教育调查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杭州市区高中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体育产业发展态势在全国范围来说较好,并呈上升趋势,正日益显示出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北京市的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