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集散中心研究——基于合肥旅游集散中心的调研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m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不断成熟、信息网络和交通设施的便捷,散客和自助游客的客流量迅速增加,世界旅游市场出现“散客化”的趋势。欧美各主要旅游接待国的散客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0%——80%,西方很多国家建立了针对散客的短线服务中心,据了解,国际上许多旅游城市,如巴黎、伦敦、米兰、纽约等,都有为旅游散客提供短线旅游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涉及接待、车辆、导游等项目。每个游客进入中心都可以获得一份城市旅游指南资料,内容既有景点、景观介绍,还有每个景观游览所需时间,以及告示中心提供车辆服务的停靠区和其它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很受旅游散客和市民的欢迎。有关部门预测,进入21世纪,我国散客旅游的比例将突破70%,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力军。经营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面对散客旅游市场的发展以及完善城市旅游接待功能的目的,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一种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新兴的旅游运作方式应运而生。1998年上海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专门为散客提供旅游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它是上海地区唯一具有旅游超市功能的散客集散点,对上海市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各地方政府特别是地级市政府根据城市经济状况以及旅游业发展条件积极筹建旅游集散中心,对其运作给予了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目前全国共有旅游集散中心50多家,其中有发展较为成功的,也有开业不到一年就倒闭的,究其原因有市场定位不准,也有不考虑城市旅游业发展条件而盲目建立的。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的旅游中心城市,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开拓上已初具规模,游客接待量逐年增长,其中散客市场的份额也在逐年加大,但是合肥市目前的散客接待设施却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面对这种趋势合肥旅游集散中心经过2年多的筹备于2006年成立,从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经营运作中还存在市场定位不准等一系列问题。加之学术界关于旅游集散中心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较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锁定为旅游集散中心,通过对有代表性的旅游集散中心的分析、研究,运用访谈、问卷调查、定量分析等方法,从散客满意度角度出发,对合肥旅游集散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加快其建设的基本思路,希望能够构建一个真正满足散客市场需要的合肥旅游集散中心。  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五章:  一、引言部分。主要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散客市场的兴起等角度介绍旅游集散中心建立的相关背景,并对国内学者关于旅游集散中心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同时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创新与不足。  二、旅游集散中心概述。从旅游集散中心的概念入手,详细剖析了旅游集散中心的性质、功能以及与旅行社的区别。  三、旅游集散中心的国内比较。从组建方式、运营方式、经营定位、经营产品、销售方式、经营特色等六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内主要的旅游集散中心,以期对合肥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有所借鉴。  四、合肥旅游集散中心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剖析了合肥旅游集散中心的现状与问题,测定了游客对合肥旅游集散中心的客户满意度以及游客对建立高质量合肥旅游集散中心的意见。  五、加快完善合肥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考。从政府角度、旅游集散中心自身的角度提出合肥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
其他文献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大于9%的GDP增长趋势,已成为世界最大市场之一,目前,这一市场规模也正逐渐扩大。在中国加入WTO后,逐步实现投资法规的完善与投资环境的改善。这些变化是韩国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也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本文以湖北恩施地区为例,针对茶叶生产、生态文化旅游二者相联系的系统研究,论述了恩施地区拥有宜生产茶叶的
营销体系是经营性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能产生独特价值及客户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取利益的运行体系,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体系。建设和管理营销体系是企业的主要工作之一,尤其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也在大幅度提升。作为旅游消费决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行为倍受关注。旅游目的地选择是一个受到多因素影响
股利政策和股权结构是中国证券市场上被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旨在解决上市公司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的二元结构现状,优化股权结构。本文在股权分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猛,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经济愈发往国家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全国各地经济正在逐步恢复.为了给社会公众、债权人、投资者提
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对世界各国的企业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纷纷开始学习与推行优秀的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模式,但是很多实践活动并没有成功实施。自进入
当前,疫情之下各个行业的发展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本文基于业财融合的视角,以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当前大环境不利的前提,深入分析了施工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