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伴抑郁患者认知损害特点、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分析证候要素对aMCI伴抑郁发病危险度以及中医证候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识别和进一步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研究者经过一致性培训后,对2018年04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三科记忆门诊或张贴海报招募的其他医院及社区的记忆力减退的患者进行筛查。将年龄在40-85岁之间,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aM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21例受试者。其中将伴抑郁的aMCI患者归为aMCI伴抑郁(aMCI-D)组,余为aMCI非抑郁(aMCI-ND)组。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一般信息采集后,利用神经心理学测评收集患者认知功能评分,通过中医望闻问切收集四诊信息,利用痴呆证候要素量表(PES-D-11)将四诊信息量化得分,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和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分析抑郁严重程度分别与认知功能及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将数据整理录入后,应用SPSS 20.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1)人口学特征:年龄差异、文化程度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t检验;性别差异、抽烟史、饮酒史、头颅外伤、兴趣爱好采用卡方检验;(2)两组间认知功能分值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3)两组中医证候要素积分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4)证候要素分布频率的差异使用卡方检验;(5)以有无抑郁状态(1=有,0=无)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中医证候要素对aMCI伴抑郁发病的危险度;(6)使用Spearman和Kendall相关系数,分析抑郁程度与认知功能和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统计aMCI-D组中医证候积分与神经心理学评分的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纳入121例受试者,其中aMCI-D组71例,aMCI-ND组50例,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aMCI-D组中女性明显多于aMCI-ND组,且aMCI-D组内女性患者较男性多;2.校正性别后,发现aMCI-D组的连线测试-A(Trail Making Test-A,TMT-A)、延迟故事回忆量表(Delayed story recall,DSR)得分显著高于aMCI-ND组(P<0.05);3.组间比较显示两组的气虚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除气虚积分之外,两组均以痰浊积分最高;aMCI-D组的中医证候要素主要分布于气虚(78.9%)、痰浊(46.5%)、髓减(43.7%),两组在肾虚(P<0.05)、气虚(P<0.001)、血虚(P<0.05)三个证候要素的出现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aMCI-D的发生与气虚、血虚具有正相关性,其对aMCI-D组的发病危险度具有统计学意义;4.aMCI受试者的抑郁严重程度与TMT-A分值(P=0.049)、DSR分值(P=0.036)、临床痴呆评定量表总表评分(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sum of boxes,CDR-SB)(P=0.021)、神经精神量表评分(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P=0.001)呈正相关;在中医证候方面,与气虚呈正相关(r=0.369,P=0.000);5.aMCI-D组中痰浊积分与CDR-SB呈正相关(P=0.019)。结论:1.性别可能对aMCI伴抑郁的发病有影响,女性发病率可能高于男性;2.与aMCI-ND组相比,aMCI-D组执行功能损害更为突出;3.aMCI-D组以气虚、痰浊为主要中医证候要素,aMCI-ND组以肾虚、痰浊、髓减为主要表现,气虚、血虚可能是aMCI伴发抑郁的危险因素;4.痰浊积分可能影响aMCI伴抑郁患者认知受损的严重程度,其得分越高,认知功能下降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