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河道水污染问题,本文开展了生态混凝土应用于城市河道水污染治理的可行性及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通过理论探讨与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配合比设计进行了规划设计,展开了生态混凝土城市河道污水修复模型试验及生态混凝土植草技术的研究工作,并结合试验成果探讨了生态混凝土水质净化机理及适应于邯郸地区的生态混凝护坡植物。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及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成果为生态混凝土应用于城市河道污水修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方法,对其它污水处理工程也有参考价值。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减少胶凝材料用量和添加硫酸亚铁降低生态混凝土p H值的方法是可行的。单一粒径粗骨料生态混凝土试块,胶凝材料用量与孔隙率成反比例关系,孔隙率与渗透系数成正比例关系,生态混凝土28d抗压强度随着渗透系数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孔隙率的生态混凝土试块对于水体温度、p H值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2)通过生态混凝土静态吸附试验与动态过水试验模拟城市河道不同水流流速条件下生态混凝土护坡污水修复效果是可行的,且水质净化效果明显。静态吸附试验中,3#试验组总氮的去除率47.4%,硝酸盐氮去除率27.2%,氨氮去除率28.2%,总磷去除率分别为69.4%,高锰酸钾指数下降率51.6%。动态过水试验中,总氮累积去除率为57.12%,硝酸盐氮累积去除率49.60%,亚硝酸盐氮去除率48.08%,氨氮累积去除率44.68%,总磷累积去除率为76.32%,高锰酸钾累积去除率为50.81%。(3)通过优化生态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有效地提高了水质净化效果。当采用单一粗骨料,骨料粒径为20~25mm,水胶比为0.3,硫酸亚掺量为12%,矿灰最优掺量为4%时,生态混凝土水污染修复效果最佳。(4)生态混凝土水质净化过程中,物理净化作用是水质净化的主要途径。总氮和总磷的去除途径最主要来源于生态混凝土试块的机械截留和化学吸附作用;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净化效果主要受微生物作用影响。(5)生态混凝土植草试验表明,白羊草比高羊茅更适合作为邯郸地区的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