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内外对于生态的研究思维越来越趋于空间化,生态空间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生态空间保护和开发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城市生态空间规划是空间意义上的生态规划,即生态规划在空间上的落实,达到对生态空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强调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相协调,使人类与所处空间环境协调共生、和谐共处。城市生态空间体系规划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城市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游憩环境,而是通过这一过程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保护的目标前提下,不断更新和改良,不断调整,使之满足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承载力要求,进而实现城市整体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泊头市为研究地域单元,系统探讨了国内外城市生态空间发展态势与问题,在对城市理想生态空间的判断标准、结构模式进行解释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城市理想生态空间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构建城市理想生态空间的理论框架、目标导向、空间生态规划方法等。在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指导下,采用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泊头市生态空间体系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通过生态足迹分析、生态承载力分析、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及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分析,建立泊头市城市理想生态空间的规划目标,确定城市生态空间的空间架构和功能布局,明确各类生态空间相对明确的生态功能。从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市绿道绿廊建设、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构建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用地通过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三区的划定,提出各个分区的管控及导引策略。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态控制线管理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社区建设、公众参与制度和动态监督机制等实施保障机制,以有效指导泊头市城市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利用,最终实现泊头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