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中的语言阐述决定了其涉及的非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为了强有力地阐述其主张,原被告经常在法庭审判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使用丰富语言策略。作为法庭审判的核心环节,原被告之间的语言互动却很少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博弈论角度出发,研究了法庭审判中原告和被告之间的语言博弈过程及运用的语言博弈策略。本文采用将客观博弈论和主观的法庭审判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美国三起典型案件“辛普森案件”、“美国诉苏珊·安东尼”和“干草市场暴乱”为例,研究了博弈论是如何应用在美国庭判中的。通过研究发现,在上述三个经典案例中,原告和被告之间的语言互动深刻体现了囚徒困境博弈、智猪博弈和斗鸡博弈。本文进一步探索了原告和被告之间的语言博弈策略,根据不同的博弈模型,对博弈策略进行分类。在囚徒困境中,原告和被告的语言需要有序推进,从一般的信息到具体信息,尤其被告在未被问及详情信息时,应该模糊措辞。其次,在智猪模型中,优势一方应当提升其可信度,然后再切入劣势一方的症结,而劣势一方应当着重关注优势一方的瑕疵和不足,并且通过语言强调。最后,在斗鸡模型中,双方的语言策略都是要先入为主,然后深入揭露虚假陈述和伪证。有时,可以引导式提问,让对方供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