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中段烃源岩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协作项目“川西坳陷成藏年代学及流体演化历史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旨在研究川西坳陷烃源岩以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了解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为川西坳陷探索油气富集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川西坳陷是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以来陆相盆地的深坳陷部分,为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前陆盆地。川西坳陷陆相碎屑岩领域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气藏、气层众多,气藏分布从层位上可以分为须家河组、沙溪庙组、遂宁组、蓬莱镇组等多个层位。此次研究重点区域是以勘探开发程度较高、资源潜力较大且为近期勘探重点的川西坳陷中段地区。而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地区,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其烃源岩在地史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在演化过程中生成了丰富的天然气,为本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减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气源条件。此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源岩有机碳,镜面反射率,干酪根类型等源岩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对须家河组两个主要储层段—须四段、须二段的烃源岩特征也进行了研究,从而对须家河组各段烃源岩的基本地化特征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充足的生油母质和良好的生油条件是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先决条件(戴金星,1996),研究表明,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存在厚度巨大、有良好生烃潜力的泥质岩层和煤系地层,须家河组源岩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较高,绝大多数源岩进入了高成熟阶段,少量进入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含少量Ⅱ型有机质,有机质为混源输入,但主要来自陆源高等植物,烃类生成物以天然气为主,这些都为大规模形成油气臧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通过开展源岩与天然气轻烃指纹分析、碳同位素分析特征对比,并应用天然气中重烃气与源岩吸附重烃气的对比研究等多种手段进行气源追踪,结果表明川西坳陷各层天然气来源较为复杂,母质类型多为Ⅲ型干酪根,部分为Ⅱ型干酪根;成因类型主要是煤成气;干燥系数在0.94~0.98之间,总体上属于干气,且组分运移分馏现象明显;天然气的δC1大部分分布在-36‰~-32‰之间,基本都达到了成熟阶段。整体表现为须二天然气部分为自生自储,不排除下部T3t+m源岩对其有一定贡献:须四上亚段天然气也以自生自储为主,在有断达深部的断裂发育地区可能有下部(如须二)天然气窜层运移至该层,下亚段天然气主要来自须三段:侏罗系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下部上三叠统须五段以及须四段的源岩,从而对须加河组与侏罗系的气源更加精细,为川西坳陷陆相地层天然气的成藏机理的认识获得了可靠依据。
其他文献
隔振降噪在隔振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动力机械引起的机械振动问题一直是工程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隔振需求增加以及隔振技术的发展,被动隔振系统经历了单层隔振系统、双层隔振系统、浮筏隔振系统三个不同阶段。由于被动隔振系统结构一旦确定,其传递率就被确定,只能对高于隔振系统固有频率的振动有衰减作用,不适用于低频隔振。而主动隔振系统通过增加外界能量以及反馈系统,能有效抑制低频的振动。可弥补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加精细解释地层、构造、储层等地质目标,对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关
针对现有磁脂密封耐压能力有限、运行时极靴易与转轴发生刚性磕碰;而刷式密封摩擦生热较大、不能实现零泄漏等问题,综合磁脂密封与刷式密封的特点,提出了新型柔性极靴磁脂密封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柔性极靴磁脂密封同时具有磁脂密封和刷式密封耐压性能好,可以实现零泄漏,适应转轴偏心振动能力强的优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柔性极靴磁脂密封的工作原理,确定密封各部件的设计结构和材料性质,由此对其耐压能力,结构参数优化,传热
页岩具有的矿物成分复杂、天然裂缝发育、泥质发育和层状构造等特点,导致了强烈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极大地影响了页岩气的产能。因此,有必要通过物理力学试验来研究页岩的
胶料测试是轮胎胶料制作的必要前提之一。常用的轮胎胶料测试方法有单轴拉伸测试、单轴压缩测试、平面剪切测试、等双轴拉伸测试等,上述测试手段存在不能准确预测轮胎胶料在动态载荷下的性能等弊端。因此,国际上大部分领先的轮胎制造厂商都将动态热机械分析仪作为轮胎质量,特别是轮胎胶料性能的主要预估手段之一。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具有测试频率范围宽,测试数据可靠,测试周期短等优越性能。本文基于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和ABAQU
固体表面与流体的相互作用是工程界和科学界广泛遇到的课题,尤其是工程界,各种机器的运转都离不开这对相互作用,这对相互作用完成了动力的传输,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在微型化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宜川—旬邑地区是一个勘探程度很低的地区,前人没有对该地区的沉积体系、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进行过系统地研究。本文针对这一地区存在的问题,以沉积学和石油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对移动机器人相关任务需求的增长,移动机器人面临着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工作范围越来越大的同时,能事先已知环境地图信息的情况则越来越少。因此,使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