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FilmArray呼吸道测试条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评价FilmArray呼吸道测试条(FilmArray RP)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呼吸道病毒的流行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12月01日—2017年11月30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拭子或痰标本,通过FilmArray RP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腺病毒(ADV)、人鼻/肠病毒(HR/EV)、甲型流感病毒(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副流感病毒1-4型(PIV1-4)、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HKU1/OC43/229E/NL63(CoV-HKU1/OC43/229E/NL6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和百日咳杆菌(B.P),统计分析呼吸道病原体的分布特点。结果:在775份标本中,检出单一病原体阳性428份(55.2%,428/775),检出多重病原体阳性198份(25.5%,198/775),阴性标本149份(19.2%,149/775),标本总体阳性率为80.8%,其中HR/EV是最常见的病原体(25.5%,198/775),其次是RSV(19.5%,151/775)和PIV3(14.8%,115/775)。不同年龄组患儿间总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c~2=1.314,p=0.726),MP全年均有检出,B.P在3月和5月检出率较高,呼吸道病毒的检出大多集中在冬春季节。混合感染占阳性标本例数的31.6%(198/626),其中HR/EV和PIV3是最常见的混合感染(10.6%,21/198),其次是HR/EV和ADV混合感染(6.1%,12/198),HR/EV和RSV的混合感染也是较常见类型(5.6%,11/198)。结论:FilmArray RP能快速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可提供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谱及流行特点。第二部分儿童肺炎支原体的耐药基因检测及临床特点分析目的:建立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检测方法并分析突变组与未突变组临床特点,了解本地区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情况,为临床上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经FilmArray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的呼吸道标本,使用QIAamp DNA Mini Kit提取DNA,根据MP 23S rRNA的2063和2064位点自行设计引物并进行PCR反应,PCR阳性的标本测得序列与NCBI登录的MP129标准株进行比对,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并对突变组和未突变组的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5例标本经MP 23S rRNA PCR鉴定为阳性,其中17例标本无23S rRNA突变,58例发生了2063位A→G点突变,突变率为77.3%。突变组与未突变组在年龄、性别、总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早期炎症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突变组使用大环内酯类治疗前的发热时间短于未突变组(t=2.067,p=0.042),大环内酯类治疗后未突变组热退所需时间更短(t=6.399,p=0.000)。结论:MP耐药现象严重,耐药突变组与未突变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常规实验室检查等方面难以区分,突变组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治疗后热退所需时间更长。第三部分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目的:初步建立简便、快速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方法:针对MP P1蛋白基因设计4条特异引物,利用Bst2.0链置换酶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反应,使用实时荧光LAMP反应优化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使用凝胶电泳判断反应终点,初步建立MP LAMP反应体系。结果:通过实时荧光LAMP反应曲线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64°C反应15min,该条件与凝胶电泳结果相符,初步建立了MP LAMP反应体系。结论:本研究建立了MP LAMP的检测方法,反应最佳条件为64°C反应15 min,通过凝胶电泳判定结果,操作简单,可用于MP的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