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增长与工资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就业的工资弹性角度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98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工资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在此关系的基础上,我国工资水平的变动是怎样影响着就业水平的变动的?这两个问题是本文试图研究与回答的。更为具体的,本文首先是在西方各工资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工资是如何被决定的,然后通过对我国1978-2008年的实际工资增长与就业人数增长的数据的计量分析找出我国工资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就业的工资弹性这一概念,进一步研究了我国的就业水平变动是如何对实际工资水平变动来作出反映的,并将此研究细化到了我国第一、二、三产业以及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最后在此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找出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我国现阶段就业的因素,并对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具体的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我国劳动市场上的工资决定及我国工资与就业间的关系分系,得出我国工资增长是我国就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第三章:就业的工资弹性提出及对我国1978 -2008年的就业的工资弹性的计算与分析,得出我国近些年来就来的工资弹性为正但弹性偏低这一事实。   第四章:分第一、二、三产业对我国就业的工资弹性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得出近些年来第一产业就业的工资弹性为负,第二、三产业就业的工资弹性为正。   第五章:对我国就来的工资弹性低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六章:针对分析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在宏观经济中,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构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三大需求对经济发展的
消费品质量直接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不仅关乎身体健康甚至关乎生命安全,而且还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中国作为消费大国,2015年社会消费品总额突破30万亿元,消费对国民经
编者按:  作为xDSL、有线电视线以外的第三种接入方式,电力线通信(PLC)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PLC在传输布线、覆盖范围、价格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PLC逐渐受到市场青睐。Google、IBM和Motorola等公司已经介入PLC市场,对PLC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预测,2011年全球PLC营收额将达到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