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信息素养提升研究——以两所进城务工子弟学校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动频繁,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已然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信息素养的培养十分迫切,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更好融入当地的重要前提。本文以两所进城务工子弟小学为例,分析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信息素养现状以及信息素养的五个影响因子。同时从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培训体系、教学资源建设、信息素养课程开展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两所小学的实际情况,及其在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中可取之处与存在的问题,从中总结归纳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行动策略,以期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  第二章,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信息素养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信息素养的基本数据,分析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信息素养水平现状及其在群体、性别、年级上的差异。  第三章,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信息素养影响因素分析。本章在对信息素养的相关影响因素等文献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信息素养的影响因子,并建立相应的影响因素模型。  第四章,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信息素养发展的实践探索。对两所小学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信息素养培养的措施与途径开展研究,并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策略与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综合前文研究,提出要以多样化信息活动缩小信息认知鸿沟,以良好的信息氛围缩小信息情感鸿沟,以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缩小信息技能鸿沟等建议。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回顾本研究的研究成果,总结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展望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近年来,运动对于学习的影响越来越被关注。尽管一些研究已经强调了学生的运动参与度与学业表现的关系,但却没有研究对于布隆迪高中生的运动参与度和学业表现的关系进行探究。本
选文质量是影响文选型教材编写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一直以来对于教材选文的研究备受关注,然而,绝大多数研究都面向文学类选文,对于与之并立的实用文的关注程度十分低下,在这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已经施行几年了,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及其注释大多经过时间的洗练,一般都是可靠的,但是依然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概括起来主要是字词商榷、译文商榷和漏注这几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开辟了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新视野,人们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要求日益升高,包括其本身质量方面和使用效果方面。然而,当前教育信息资源虽已初具规模,
小班化教育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支配下,以缩小班级规模为手段,以改善教育综合效益为目标的一种组织方式发生全新变化的一个过程。由于小班化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有效解决教育
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更多的学者以及教育人士以期移动技术能够在教育领域掀起狂潮。因此,近年来更多的学者研究移动技术为教育带来的变革。传
“双文化自我”即为一种由社会取向自我成分与个人取向自我成分并存且化合而成的配合性自我。在文化激烈变迁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已经无法再维持一个相对纯净的文化形式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