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得到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及病理基础,因此,方便、无创、廉价、准确的筛查手段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现在诊断颅内动脉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计算机血管成像(CTA)及经颅多普勒(TCD)。DSA虽然是诊断颅内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因其是有创性检查、价格昂贵等缺点受到限制。TCD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评价颅内动脉病变的检查手段,其不仅能判定脑血管是否存在病变,还能探查MCA病变后的侧枝代偿情况。本研究以CTA为诊断标准,探查TCD诊断颅内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回顾分析2010年12月到2011年12月26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检查血管狭窄的患者60例,在发病一周内行TCD及CTA检查。以CTA为诊断标准,分别计算颅内动脉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并分析TCD诊断颅内动脉病变的准确性。其中对MCA病变后两侧动脉血流速度采用t检验,分析MCA病变后侧枝代偿情况。用ROC曲线判定MCA病变的最佳血流速度截断点。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是主要危险因素。以CTA为诊断标准,TCD诊断颅内动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大脑中动脉(MCA),97.4%、92.6%、86.4%、98.7%;大脑前动脉(ACA),88.2%、95.1%、75%、98%;大脑后动脉(PCA),37.5%、99.1%、75%、95.5%;椎动脉(VA),76.9%、97.2%、76.9%、97.2%;基底动脉(BA),100%、96.4%、71.4%、100%。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Kappa值分别为0.87、0.78、0.48、0.82、0.74。MCA发生病变后,病变侧的ACA、PCA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无病变侧的血流速度(p<0.01),VA的血流速度高于无病变侧的血流速度(p>0.05)。MCA病变时主要开放的侧枝循环为ACA、PCA,VA的代偿作用较差。利用ROC曲线判断MCA病变收缩期血流速度截断点为163.5cm/s,平均血流速度截断点为117.0cm/s,舒张期血流速度截断点为88.5cm/s。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TCD诊断颅内动脉病变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与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病变检查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可以作为筛查颅内动脉病变的检查方法,二者结合可以更好的判断MCA病变的情况。TCD可作为筛查颅内动脉狭窄的一个简单、方便、廉价的诊断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MCA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脑膜侧枝循环开放是MCA病变的主要代偿途径,ACA、PCA的吻合支在代偿中起着重要作用。血脂异常是影响MCA狭窄最为显著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