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介绍和研究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及其修辞阅读策略,并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尽管德曼的思想驳杂多变,但是他对语言的修辞性的关注,一直贯穿于他的整个批评生涯。他的这种修辞语言观不仅是他一切“解构”的根源,也是决定他批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价值尺度。德曼的修辞阅读理论是他的修辞语言观在文学上的呈现。论文由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是材料的综述。这部分首先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德曼解构思想的研究概况,然后过渡到本论文的立足点和创新之处,并进而简单介绍了本论文的思考思路和成文思路。第一章至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德曼修辞语言观的内涵及特征。第一节首先界定了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并进而从语言学的角度推论出: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化的语言观。德曼认为,语言的本性是修辞性,即不稳定性。修辞性从根本上悬置了逻辑,并对语法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使构成语言科学的语法、逻辑和修辞一直处于矛盾的张力关系之中。语言在德曼那里,因此而具有了反逻辑、反传统的审美功能。语言不再是纯粹而明晰的,一切由语言构成的文本就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凝聚,而是意义的消散。德曼因此驱逐了意义,把他的文本封锁于语言之内。德曼的语言不仅与人、与现实相隔离,而且还能够借助修辞手法不断的自我生成。修辞性又是一切语言永远无法逃避的本质属性,语言因此又被他所谓的修辞所封锁。德曼的语言观是一种封闭性的语言观。第二节则进一步论述了德曼修辞语言观的封闭性和审美性特征。第二章主要厘清了形成德曼这种修辞语言观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论文首先分析了形成德曼这种语言观的时代必然和个人因素;其次通过仔细探讨德曼的语言观与尼采和德曼的语言观与德里达的不同,并进一步论述了,德曼是如何借鉴并发挥他们的语言学思想,而最终形成他的修辞语言观的核心观点的。在第三节中,通过比较德曼与德里达“解构”的异同推论出:与德里达的哲学解构主义相比,德曼的解构是一种“文学的解构主义”。以此为视角,进而过渡到第三章德曼的文学阅读理论。第三章主要论述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在文学阅读中的运用,也即是德曼的修辞阅读理论。语言的修辞性本质,不仅是德曼一切解构的根源,也是他的文学阅读策略得以实现的根基。修辞文学观及其修辞阅读策略就是他的这种修辞语言观在文学上的生发。显而易见,修辞文学观就是用修辞性去定义文学。在第二章中,论文在探讨修辞与文学、修辞与哲学的关系时,已经论述的很清楚了。而这种语言观在文学中衍生的阅读观和批评策略就相当的复杂。因此,第三章首先厘清了德曼的修辞阅读观,然后,凭借传统批评的视角,从主体和接受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德曼的修辞阅读策略。第四章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及其修辞阅读策略的意义及其局限。总之,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及其修辞阅读策略作为一种独特的解构模式,与启蒙时代的批判思维相同。虽然德曼有过分强调修辞性对语言的控制之嫌,但是“解构”之后,德曼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新鲜乃至精细的“解构”模式,不仅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语言观和批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当代学术的研究视野。他的这种解构阅读策略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的“阅读”要更加留意文本中所蕴含的矛盾和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