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足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体重指数、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脂等营养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帮助,并深化对糖尿病足的中医认识,为临床预防糖尿病足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深圳市中医院住院部就诊的糖尿病足者171例;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57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现病史、身高、体重、临床症状、体征、四诊资料等资料和常规检查:血常规、肝功8项、血脂4项(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SPSS软件对所统计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a=0.05。结果:1、糖尿病足组171例病例中,其中男性103例,女性68例,糖尿病组57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8例;糖尿病足组平均年龄58.94±9.80岁,糖尿病组平均年龄53.18±8.08岁,两组年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与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足组BMI、Hb、ALB、TC、TG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DL-C、LDL-C水平无显著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3、湿热壅盛证BMI水平较气血两虚证(P<0.05)、寒湿阻络证(P<0.05),热毒伤阴证(P<0.05),血脉瘀阻证(P<0.01)均有显著性升高。4、气血两虚证Hb水平较热毒伤阴证(P<0.05)、血脉瘀阻证(P<0.05)、湿热壅盛证(P<0.05)、寒湿阻络证(P<0.05)均有显著性降低。5、热毒伤阴证Alb水平较气血两虚证(P<0.05),寒湿阻络证(P<0.05),血脉瘀阻证(P<0.05),湿热壅盛证(P<0.05)均有显著性降低。6、寒湿阻络证TC水平较气血两虚证(P<0.05),热毒伤阴证(P<0.05),血脉瘀阻证(P<0.05)均有显著性升高,与湿热壅盛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证型在TG、LDL-C、HDL-C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糖尿病足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男性居多,而且糖尿病足处于病变后期,所以年龄要大于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足患者BMI、血红蛋白、白蛋白、TC、TG水平都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要及早重视糖尿病足患者的营养管理和支持。3、湿热壅盛证BMI水平最高,要注重体重管理,临床上明显肥胖的糖尿病足患者可作为湿热壅盛证的参考标准。4、气血两虚证Hb水平最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可作为糖尿病足病变后期气血不足、气血两虚证的参考依据。5、白蛋白水平热毒伤阴证明显低于其他证型,临床上低白蛋白水平可作为热毒伤阴证的诊断依据。6、寒湿阻络证T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可作为诊断寒湿阻络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