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新鲜猪血液为原料,采用离心分离、超微过滤和喷雾干燥技术初步研究了血浆蛋白粉的生产工艺;并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用于断奶仔猪饲养对比试验,以研究和验证血浆蛋白粉的实际营养效果。具体内容可分为如下部分: 1、离心分离实验: 采用单因素梯度设计,分别考察了离心转速(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转/分)和离心时间(5、10、15、20、25、30分)对离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离心转速的提高,沉淀量增加;上清液中蛋白减少,当转速达到3500转/分时,这种趋势减缓。当离心时间从5分钟变为10分钟,沉淀增加与上清液蛋白减少幅度明显,超过10分钟后,离心效果几乎不变。 2、超滤与干燥正交设计试验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就超滤压力(0.05、0.10、0.15MP)、过滤时间(5、10、15min)、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25、275、325℃)、出口温度(60、80、100℃)对最终产品各营养指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对于产品水分含量而言,只有出口温度影响显著(P<0.05),出口温度从60℃升高到80℃再到100℃,水分下降显著。进风温度与产品水分成反比,但影响不显著(P>0.05)。 过滤时间与进风温度对产品灰份影响显著(P<0.05),过滤时间延长,灰份含量减少。另两个因素对灰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四个因素对产品粗脂肪含量影响都不显著(P>0.05),各工艺下的粗脂肪含量最高7.1%,最低的2.9%。 超滤压力对产品粗蛋白含量影响显著(P<0.05),压力越大,粗蛋白越高。所观察工艺中粗蛋白最高为84.74%,最低73.87%,差距>10个百分点。其它因素作用不显著。 出口温度与超滤压力对产品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差异影响极显著(P<0.01)。出口温度在80℃时,免疫球蛋白含量最高。温度升高到100℃,含量迅速降低。超滤压力与免疫球蛋白含量呈正比线性关系。过滤时间与进风温度对免疫球蛋白虽有影响,但不显著(P>0.05)。 出口温度与进风温度的变化对产品蛋白溶解度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随着进风温度的升高,蛋白质溶解度显著直线下降。随着出口温度增加,溶解度表现为先上升后急剧下降。 不同工艺下,赖氨酸含量变化较大。其中工艺2最低(4.30%),工艺9最高(7.70%),最大差距达3%。 九组工艺下的产品蛋氨酸含量都很低,位于1%左右。产品蛋氨酸在所有氨基酸中是最低的。 所有工艺下产品必需氨基酸指数都很高,除第九组变异很大外,均在93%以上,且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刀5)。 3、guwdiiC$V 选取35日龄断奶,体重一致的仔猪54头,随机分成三个处理组:2.5%自产SDPP、2.5%进口 SDPP与空白,以研究血浆蛋白粉对仔猪生长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I阶段门.10天),自产组与进口组日增重较空白组有很大提高,差异显著(P<0刀5)。而饲养11期(1卜ZI天)三组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0.05)。自产组采食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刀5)。添加了S*田的组在1期与全期料肉比显著高于空白组(P<0刀5);腹泻率显著低于空白组(P<0刀5)。 自产组与进口组血液中尿素N的水平显著(P<0刀5)低于空白组,自产组与进口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刀5)。自产组与进日组比空白组的谷草转氨酶含量有提升,但差异不显著(P>0刀5)。添加血浆蛋白粉的两组血液中乳酸脱氢酶及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而言也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刀5)。三组血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的差异不大叩>O对引:**P组球蛋白较空白组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P>0.05)。 综合上述试验,得到如下结论: 从粗蛋白与免疫球蛋白最高的角度考虑,本试验中最优的工艺组合是:离心转速3500r/min,离心时间10min,超滤压力0.15mp,过滤时间15min,进风温度325c,出口温度 80C。 血浆蛋白粉用于仔猪断奶后早期较为有效,后期则效果不明显。自主产品与国外产品较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