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支出现的时间较晚,自出现时起腐文化就被贴上各种各样的负面标签,针对腐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很多人也都是持消极看法。为了消除社会公众对于腐文化的误解,让更多社会公众接受腐文化这种文化形式,腐女群体开始了抵抗。腐文化的抵抗主要是从女性主义、身份认同、传播符号三个方面丰富腐文化传播内容,增加腐文化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使腐文化在高质量作品的传播之中逐渐扩大了自己的传播范围,从而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主流文化对于腐文化的收编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商业收编和意识形态收编。在耽美文化流入至我国国内之初,耽美文化其实就已经处于一种商业控制的氛围之中,腐文化很难摆脱商业对其的渗透。商业收编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将一些带有腐文化性质的文化符号,例如小说、漫画、影视剧、服饰等等转化为商品形式进行流通。意识形态收编通过主流文化的相关描述在普通社会大众心中形成关于亚文化的一些印象和看法,非腐群体对腐文化所持有的偏见的来源就在于腐文化刚进入我国时就已经被塑造成了社会“道德恐慌”的主要来源之一。社交媒体平台在给腐文化发展带来各色福利的同时,腐文化内部的隐忧也逐渐的明显。消费主义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腐文化传播的内部根基,腐文化中的商业气息在无形中愈加浓厚。女性在“男色消费”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平等,但腐文化的创作形式故意弱化了女性在作品中的形象,造成了女性主体性的再次弱化。在女性占主导的腐文化之中,男性被赋予过于女性化的性别特征,男性也在面临着男性形象象征性歼灭的困境。